今天是:
文章内容
当前位置: 首页>>质量工程>>院级精品课程>>正文

生 态 学

2015年10月18日 10:36  点击:[]

 

安顺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申报书

 

 

 

课程名称                           

课程负责人                            

                副教 授             

所属部门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填表时间         2015年6月19       

 

 

 

安顺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制

 

 

填 写 要 求

 

一、    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原则要求使用小四号仿宋体填报。

二、    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三、    涉密内容不填写,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四、    除课程负责人外,根据课程实际情况,填写24名主讲教师的详细信息。

五、    本表栏目未涵盖的内容,需要说明的,请另附纸说明。

六、    填写具体内容时,请将表栏内提示内容删除。

 

 

 

 

 

课 程 情 况

课程名称

生态学

课程类别

   专业必修     □公共选修    □专业选修

所属专业

土地资源管理

所在教研室

土地资源管理

课程初始开设时间

20143

近 两 年

学生人数

163

使用教材

基础生态学

   

评教情况

良好

一、课程现状分析(课程团队情况、教授为本科生授课情况、课程改革情况、课程定位、课程资源、存在问题等方面)

 

1、课程团队情况

生态学课程团队现有3名老师,其中副教授2名,讲师1名,团队教师构成见下表。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专业

李 光

1980.3

副教授

植物生态学

余 霜

1982.12

副教授

土地生态学

幸 宁

1985.11

讲师

生态学

 

2、教授为本科生授课情况

生态学课程团队现有副教授2人,承担本科生态学课程的理论教学。

3、课程改革情况

1)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

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实现教与学的交融,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达到掌握知识和养成创新思维的目的。改变过去满堂课教师讲学生听、一本教材从头讲到尾的传统教学方法。以讲重点、讲难点、讲新进展为主,并选择一些内容特别是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和思考习惯。同时对基本概念、经典理论、成熟技术等内容,要求“堂堂清”,即每次上课前对上次所讲内容编出题目,要求学生用10-15分钟书面回答,当场收“卷”。在实践教学中,实验课内容讲解简明扼要,大量时间让学生实际操作,要求每个学生做出实际结果后让教师过目,检查其是否真正掌握了操作技术。教师全程解释回答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实习课让学生参与设计并独立完成一些综合性、设计性强的试验项目,注重对学生进行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训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改革教学内容表达形式,文字式PPT课件虽然有利于教师减少板书和讲解课程内容,但对学生理解掌握难点内容帮助并不大,没有发挥多媒体课件的强大功能。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点,把以文字表达感到单调枯燥的内容用大量高质量的实物图片展示给学生,生动、直观、形象地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表达出来,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在课件制作中,还注重不断改进课件内容,补充新概念和新理论,并较多地运用动画、录象和实物图片的演示来阐释课程中的难点和要点,在教学中获得良好效果。

 

2)考核制度改革

    考核的目的是考察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的情况,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考试这一指挥棒也可以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因此,为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在考核方式上将“一次期终考试定成绩”改为“全程考评定成绩”,增加了平时课堂作业、课堂互动式讨论及答疑、课程论文写作等考核内容,引导学生注重平时的学习积累和知识巩固,提高生态学的教学质量。
   
每次上课前的课堂作业能促使学生及时复习、归纳和巩固上次课堂所学重点内容。每次课堂作业都计入考核成绩,学生重视,教师也能及时发现学生的薄弱环节。做法是:从第2次课开始,以后每次上课第1节课的前10-15分钟让学生书面回答上一次课所学内容的要点和重点,当场收回答题纸后,简要讲解参考答案。课后教师批阅、保存,各次成绩综合作为平时考核成绩,按一定比例计入最终考核成绩。
   
为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以及对新概念新方法的科学分析能力,教师在一个单元教学结束时,出一些具有辨证思维的题目让学生思考。在间隔1周后,以10人小组为单位,在课堂上讨论和辩论,教师做总结并评定成绩。

4、课程定位

《生态学》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必选课程之一。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知识体系,是协调和统筹人与自然关系的指导性学科,是引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理论基础。本课程主要从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不同层次上分析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方式,通过理论推介、案例剖析,使学生掌握生态学的基本知识体系和思想方法,形成宏观的生态思维,提高对当前资源和环境问题的认识能力和把握水平。

5、课程资源

1)课程教材与指导书

    《生态学》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必选课程之一,现已出版的《生态学》教材有十种以上,教材资源十分丰富。

 

2)网络课程教学资源库

    目前在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上公布的《生态学》精品课程就有15个,还有大约10个校级《生态学》精品课分布在全国的各个高校,网络课程教学资源丰富。

6、存在问题

1)教学条件不够完善,无法开展一些必要的演示活动;

2)教师较年轻,缺乏教学经验;

 

 

 

 

 

 

 

 

 

 

 

 

 

 

 

 

 

 

 

 

 

 

 

 

 

 

 

 

 

 

 

 

 

 

 

 

 

 

    二、课程建设的具体内容、预期目标和工作措施

1、预期目标

    使本课程建设在师资队伍、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创新、教材和教学资源库建设以及教学管理、教学条件等方面得到加强,并积极应用科研成果,强调与实践相结合,争取良好的教学效果,起到辐射示范作用。

2、具体内容

(1)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制定科学可行的师资培养计划,指导青年教师开展教学与科研活动,通过集体教研、岗位练兵、社会兼职、外出进修等培养方式,全面提高中青年教师的素质,形成一支高素质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
(2)
课程内容建设方面,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教学内容,修改和优化教学大纲,完善教案设计,充分反映行动导向的教学思想。完善教、学、做相结合的授课模式。
(3)
现代教学手段建设方面,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把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资料上网并免费开放,增大课程的开放程度建立教学网站。

(4)加强多媒体课件制作,逐渐将板书教学转化为利用多媒体的幻灯片教学;积极利用网络,将课程制作成集声图案例参考资料为一体的课件,进一步优化教学环境,为学生服务。

3、工作措施

(1)教学队伍建设    

    从教师是课堂教学第一责任人观点出发,注重教师的师德教育,不断提高授课教师的学术造诣,提高教学能力,丰富教学经验,逐渐形成鲜明的教学特色。不断调整完善教师的年龄结构和合理的知识结构,并根据课程需要配备辅导教师;鼓励有教学管理背景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参与教学团队。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通过学习、观摩和讨论等方式活跃教学理念,丰富教改内容,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 革新和丰富教学内容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设计和调整课程内容。根据教育教学规律设计符合科学性、先进性的教学理念。合理处理经典理论与现代科技发展的关系,在基础性、研究性基础上加大前沿性知识内容,把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和教改教研成果引入教学。在传统理论教学基础上,加大实践课程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开展相关实习、社会调查及其他实践活动。合理设计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规范教学的基本要求,完善教学文件,充分体现教学改革的成果。

(3)改进教学方法    

    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进行综合设计,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灵活运用案例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情景式教学等多种恰当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自主学习效果,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充分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

(4)不断完善教学条件    

    在教材的选用上优先使用国家优秀教材、国外高水平原版教材,并鼓励编写高水平的自编教材。不断丰富课件、案例、习题等相关资料内容,并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提供有效的文献资料,满足网络课程教学需要;不断调整与完善实验内容,教材配套齐全,满足教学需要。    

    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密切院系与校外实习基地的联系,使实践教学条件能满足教学要求。针对生产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开展开放式教学。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提供的知识传输的便利,搭建课程网站平台,丰富教学资源、优化网站平台功能,为学生自主学习服务提供便利条件。

(5)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充分挖掘现代科技手段为教学过程提供的便利条件,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以教师独特的感染力,启迪学生的思考、联想及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和学习的趣味性,提高校内外专家对本课程的认同性和美誉度。

 

 

 

 

    三、课程建设计划

1、建设目标

    在课程建设中,紧密围绕本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在继续加强基础理论的同时,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为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并紧密结合学校的学科建设和实验室建设对《生态学》课程建设采取综合配套、全面推进的一系列改革。通过更新旧的教材体系,建设并完善适应现代教学要求的新的教材体系、积极开发多媒体教学软件,改进教学效果。并改进实验教学体系,对实践教学进行改革,使学生能够更全面地掌握生态学的基本规律、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研究方法。

2、课程建设的基本步骤:

20157月—201512

1)完成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根据大纲和指导的要求,加强课程建设,不断充实完善教学课件。

20161月—20163

1)实施新的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进一步补充完善课程多媒体课件。

2)继续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3)加强课程建设:在不断充实完善实验教学课件的同时,建立完善网上教学图片库及考试系统。

4)完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

20164月—20167

1)完善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建设。

2)建立一套良好的教学组织,过程实施,质量监控运行机制。

3)建立起一支教学科研协调、稳定发展的师资队伍。

4)建立起较完善的教师培养和激励机制。形成先进合理的专业方向发展模式。

 

 

 

 

 

 

 

 

 

 

 

 

 

 

 

 

 

 

    四、经费使用计划

 

序号

项目

经费(单位:元)

1

资料费

100

2

差旅费

150

3

版面费及印刷费

500

4

通讯费

200

5

其它

50

合计

1000

 

           负责人签字:                        

 

           课程组成员签字:

                                                               

 

课程负责人情况

  

李光

性 别

出生年月

1980.03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 称

副教授

   

13208537711

 

博士

职 务

 

E-mail

lg20029@126.com

所属教研室

土地资源管理

研 究 方 向

植物生态学、农业资源利用

 近三年来承担教学任务情况(学年学期、所授课程、学时、学分、学生人数、学生评教分数)

 

1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2010农本《农学学科教学法》、18学时、学生43

2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2011农本《作物育种学》、72学时、学生60

3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2011农本《农产品贮藏与加工》、54学时、学生72

4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2012农本《作物育种学》、72学时、学生60

5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2014农本《植物学》、36学时、学生58

6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2013农本《种子学》、54学时、学生61

7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2013资源本《生态学》、54学时、学生59

近三年来承担的科研课题、发表论文情况(尤其注明教改论文情况):

   

1、科研课题

[1]“红薯茎叶生物活性物质关键物质提取”,贵州省科技厅农业科技攻关项目,主持

[2]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项(CARS-08-A4),主研

[3]“荞麦属植物种子蛋白亚基基因序列及其在染色体上的分布规律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研

[4]“贵州省土地承载力研究”,贵州省社科规划青年课题,主研

[5]“贵州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贵州省教育厅,主研

2、论文:

[1]余霜,李光*.土地承载力研究进展[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02):91-92. 

[2]余霜,李光*.灰色GM(1,1)模型在肉类产量预测中的应用[J].贵州畜牧兽医,2010,(02):1-2. 

[3]李光,余霜.灰色GM(1,1)模型在贵州省畜产品产量预测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0,(18):9391-9392,9395. 

[4]李光,余霜,杨筱珊.地方师范院校生物专业教育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安顺学院为例[A].贵州省科学技术协会.第一届贵州博士论坛论文集[C].贵州省科学技术协会:,2010:105-108(教改论文)

[5]李光,周永红,陈庆富.荞麦基因工程育种研究进展[J].种子,2011,(08):67-70. 

[6]余霜,李光,邱玥,陈庆富.紫云县红薯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与对策[J].广东农业科学,2011,(17):177-178,210.  

[7]余霜,李光,陈庆富.贵州省退耕还林工程背景下的土地生产潜力评价[J].南方农业,2011,(06):10-15. 

[8]李光,余霜,邓银,陈庆富.响应曲面法优化红薯叶多酚提取工艺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1,(22):80-82. 

[9]余霜,李光*.泸县农业总产值预测研究[J].南方农业(园林花卉版),2011,(06):20-22,42. 

[10]李光,余霜,邓银,陈庆富.甘薯叶总黄酮含量的测定[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1,(12):152-154.  

[11]余霜,李光,陈庆富.基于钻石模型的西南地区荞麦产业发展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2,(01):168-170.  

[12]李光,余霜,陈庆富.正交设计在红薯叶黄酮提取中的应用[J].北方园艺,2012,(01):41-42. 

[13]余霜,李光*.作物遗传育种视野下的我国循环农业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04):2140-2141,2153. 

[14]余霜,李光*.农村各收入阶层消费行为特征研究[J].宁夏农林科技,2012,(02):115-116.

[15]余霜,李光*.国外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J].广东农业科学,2012,(04):183-184,194.

[16]余霜,李光,陈庆富.中国荞麦种业发展的SWOT分析[J].种子,2012,(03):84-87. 

[17]余霜,李光,冉瑞平.丘陵地区农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分析——以四川省泸县为例[J].湖北农业科学,2012,(09):1919-1922.  

[18]余霜,李光*.四川丘陵地区农业投入要素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以泸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2,(15):8749-8751,8757. 

[19]李光,余霜,邓银,周永红,陈庆富.金荞麦叶黄酮提取技术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3,(07):264-266.

[20]李光,余霜,周永红,陈庆富.金荞麦和甜荞植物叶抗氧化活性物质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3,(07):7-11.  

[22]李光,龚宁,余霜.金线兰根状茎试管苗丛生芽高效增殖体系研究.江苏农业科学(已录用)

[22]李光,龚宁,余霜.水分胁迫对金线兰地上茎组培苗生理生化的影响.广东农业科学(已录用)

[22]李光,余霜,周永红,陈庆富*.金荞麦叶黄酮含量测定方法比较研究,湖北农业科学(已录用)

[23]李光,余霜,周永红,陈庆富*.金荞麦叶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研究,北方园艺(已录用)

[24]Guang Li,Shuang Yu,Xiao-Shan Yan,Qing-Fu Chen*.Study on Extraction Technology for Chlorogenic Acid from Sweet Potato Leaves by Orthogonal Design.Procedia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11,(8):403-407. (EI)

[25]Guang Li,Shuang Yu,Yong-Hong Zhou,Qing-Fu Chen,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flavonoidscontent in leaves of Fagopyrum cymosum complex, Asian Journal of Chemistry.2013,25(13):7575-7578.(SCIE)

3专利

[1]培育金线兰抗逆组培苗的方法,发明专利,2012,排名第二

[2]柱层析自动装置,实用新型专利,2012,排名第一

[3]适应喀斯特高钙土壤的植物驯化装置,实用新型专利,2013申请,排名第二

 

主讲教师情况

主讲教师1

  

余霜

性 别

出生年月

1982.12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 称

副教授

   

13639105263

 

博士

职 务

 

E-mail

Ysling77@sina.com

所属教研室

土地资源管理

研 究 方 向

土地生态学

 近三年来承担教学任务情况(学年学期、所授课程、学时、学分、学生人数、学生评教分数)

 

1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2011土管《城市规划原理》、36学时、学生60

2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2011地本《城市规划原理》、36学时、学生93

3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2012农本《城市规划原理》、54学时、学生59

4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2012水保《SPSS统计分析》、36学时、学生66

近三年来承担的科研课题、发表论文情况(尤其注明教改论文情况):

   

1、科研课题

1.“案例教学法在《农业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编号:2013C038),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主持

2.“贵州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生物经济学”(编号:黔教合KY[2013]148),贵州省教育厅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主持

3.“贵州省土地承载力预测研究”(编号:09GHQNHQ04),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09年青年课题资助项目,主持(已结题)

4.“红薯茎叶生物活性物质关键物质提取研究”(编号:黔科合NY字(20103014号),贵州省农业科技攻关项目,主研

2、论文:

[1]余霜,李光,冉瑞平.基于Logistic-ISM模型的喀斯特地区农户耕地保护行为影响因素及调控研究[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4,(3).

[2]余霜,李光,冉瑞平. 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治理中农户的投入行为探析——以贵州省为例[J].湖北农业科学(已交版面费).

[3]余霜,李光,冉瑞平.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农业循环经济保障机制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4,(8).

[4]余霜,李光,冉瑞平.喀斯特地区农户参与造林影响因素分析——以贵州省为例[J]. 林业经济,2013,(8):110-115,124.

[5]YU Shuang, LI Guang, RAN Ruiping. Research on Population Prediction of Guizhou Province .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3, (7):35-37.

[6]YU Shuang, LI Guang, SWOT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on Development of Sweet Potato Industry in

Ziyun County.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3, (5):40-43.

[7]YU Shuang, LI Guang, CHEN Qingfu. Evaluation of the Land Production Potential in the Context of Returning Farmland to Forest in Karst Region: A Case Study of Guizhou Province.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3, (1):21-26.

[8]余霜,李光,陈庆富.基于钻石模型的西南地区荞麦产业发展研究[J]. 广东农业科学,2012,(1):168-170.

[9]余霜,李光.作物遗传育种视野下的我国循环农业发展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2,(4):2140-2141,2153.

[10]余霜,李光,陈庆富.中国荞麦种业发展的SWOT分析[J]. 种子,2012,(3):84-87.

[11]余霜,李光.农村各收入阶层消费行为特征研究[J]. 宁夏农林科技,2012,(2):115-116.

[12]余霜,李光.国外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J]. 广东农业科学,2012,(4):183-184,194.

[13]余霜,李光.四川丘陵地区农业投入要素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以泸县为例[J]. 安徽农业科学,2012,(15):8749-8751,8757.

[14]余霜,李光,冉瑞平.丘陵地区农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分析——以四川省泸县为例[J]. 湖北农业科学,2012,(9):1919-1922.

[15]余霜,李光,邱玥,陈庆富.紫云县红薯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与对策[J]. 广东农业科学,2011,(17):177-178,210.

[13][16]YU Shuang, LI Guang, RAN Ruiping. Study on Security Mechanism of Agricultural Circular Economy in Karst Rocky Desertification Region,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Business and E-Government,2011,5:9067-9070.EI收录)

[17]余霜,李光,陈庆富.贵州省退耕还林工程背景下的土地生产潜力评价[J]. 南方农业,2011,(6):10-15.

[18]余霜,李光.泸县农业总产值预测研究[J]. 南方农业(园林花卉版),2011,(6):20-22,42.

[19]余霜,李光.灰色GM(1,1)模型在肉类产量预测中的应用[J]. 贵州畜牧兽医,2010,(2):1-2.

[20]余霜,李光.土地承载力研究进展[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2):91-92.

[21]余霜,尹科,谢成德.论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风险与防范[J]. 安顺学院学报,2009,(5):81-83.

[22]余霜,邓良基,高雪松等.长江上游地区相对资源承载力与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以成都市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23(7):635-636,665.

[23]李光,余霜*.灰色GM(1,1)模型在贵州省畜产品产量预测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0,(18):9391-9392,9395.

[24]李光,余霜,周永红,陈庆富. 金荞麦和甜荞植物叶抗氧化活性物质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3,07:7-11.

[25]李光,余霜,邓银,周永红,陈庆富. 金荞麦叶黄酮提取技术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3,07:264-266.

[26]李光,余霜,邓银,周永红,陈庆富. 金荞麦叶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研究[J].北方园艺,2013,17:154-156.

[27]Guang Li,Shuang Yu,Yong-Hong Zhou* ,Qing-Fu Chen*,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flavonoidscontent in leaves of Fagopyrum cymosum complex, Asian Journal of Chemistry.2013,25(13):7575-7578.(SCI收录)

[28]李光,余霜,陈庆富*.正交设计在红薯叶黄酮提取中的应用[J].北方园艺,2012,(1):41-42.

[29]李光,余霜,邓银,陈庆富*.响应曲面法优化红薯叶多酚提取工艺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1,(22):80-82.

[30]李光,余霜,邓银,陈庆富*.甘薯叶总黄酮含量的测定[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1,(12):152-154.

[31]Guang Li,Shuang Yu,Xiao-Shan Yan,Qing-Fu Chen*.Study on Extraction Technology for Chlorogenic Acid from Sweet Potato Leaves by Orthogonal Design.Procedia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11,(8):403-407. (EI收录)

[32]李光,余霜,杨筱珊.地方师范院校生物专业教育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安顺学院为例[A].贵州省科学技术协会.第一届贵州博士论坛论文集[C].贵州省科学技术协会,2010:105-108.

[33]李光,龚宁,余霜.金线兰根状茎试管苗丛生芽高效增殖体系[J]. 江苏农业科学,2013,10:52-53.

[34]李光,龚宁,余霜.水分胁迫对金线兰地上茎组培苗生理生化的影响[J]. 广东农业科学,2013,19:38-40

[35]尹科,杨浩,余霜.西秀区农地流转中的问题和对策[J]. 安顺学院学报,2011,(4):15-17.

3专利

[1] 适应喀斯特高钙土壤的植物驯化装置,实用新型专利,2014,排名第一

[2]柱层析自动装置,实用新型专利,2012,排名第二

 

 


主讲教师2

  

幸 宁

性 别

出生年月

1985.06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 称

讲师

   

 

 

硕士

职 务

 

E-mail

478641749@qq.com

所属教研室

土地资源管理

研 究 方 向

生态学

 近三年来承担教学任务情况(学年学期、所授课程、学时、学分、学生人数、学生评教分数)

 

近三年来承担的科研课题、发表论文情况(尤其注明教改论文情况):

   

[1]幸宁,曾宗永,冉江洪,李丽纯,杨彪,李枫. 四川木里县木里河与水洛河流域鸟类资源变化调查[J]. 四川动物,2006,03:557-564.

[2]林雯,曾涛,杨彪,幸宁,蔡红霞,肖维阳,曾宗永. 九寨沟不同类型森林群落凋落物分解的研究[J].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5:1121-1126.

[3]刘洋,刘建军,马伍合,王新,陈薇薇,幸宁,符建荣. 四川螺髻山自然保护区兽类调查[J]. 四川林业科技,2010,06:88-92.

 


 

 


 教研室

 

 

 

 

 

 

 

 

 

 

                                    主管领导签字:            

                                                       

 

 

 

 

 

 

 

 

 

                                         评审组长签字:

                                                      

 

 

 

 

 

 

 

 

 

                                         院长签字:

               

 

 

下一条: 水力学

关闭

  地 址:安顺开发区学院路25号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 服务热线:0853-3459718 | 邮编:561000
办事指南 | 关于我们 | 站点地图 | 隐私说 | 版权声明 | 使用帮助 |
版权所有© 2012-2014 ICP09002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