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生活动 - 正文

2022级地理科学专业完成野外实习

发布时间:2025-10-25 16:46 点击次数:

2025年10月20日至10月24日,地理科学专业2022级本科生在黔东南、黔南为期一周的野外实习。本次实习的主线是了解“人地关系”。学生们穿越黔南、黔东南的典型区域,从地质、生态、文化、经济等多个维度,去综合解构“人类活动如何适应、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而自然环境又如何深刻地塑造了地域文化与社会结构”这一地理学的永恒命题。

第一站:三都县——探秘水族文化瑰宝

实习首站师生抵达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三都。同学们首先参观了被誉为“世界未解之谜”的产蛋崖,亲眼目睹了崖壁上嵌着的数十枚“石蛋”,对其成因的地质猜想与当地水族村民赋予它的神秘传说进行了初步了解与记录。

实习师生在姑鲁水族寨进行合影

班荣舶老师讲解“石蛋”成因的地质猜想

随后,同学们走进水族博物馆,通过丰富的馆藏文物、图文资料及多媒体展示,系统学习了水族悠久的历史、独特的文字——水书、以及纷繁多彩的民俗风情,为后续的田野调查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

第二站:荔波县——体验瑶族风情

在荔波,同学们深入拉片瑶山古寨。这里保存着完好的瑶族传统建筑群和浓郁的民族习俗。同学们与当地村民交流,观察并记录了白裤瑶的服饰文化、陀螺竞技、以及独特的禾仓建筑等,切身感受了瑶族同胞在与自然环境长期互动中形成的生存智慧。

韦云波老师讲解拉片白裤瑶禾仓

第三站:从江县——寻访苗族侗族原生文化

在从江,同学们先后考察了岜沙苗寨和小黄侗寨。岜沙苗寨其独特的树葬文化、男子户棍发髻和佩带腰刀的火枪手形象,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大家就民族文化符号的传承与展示进行了深入思考。

韦云波老师讲解芭莎苗寨干栏式建筑

在被誉为“侗歌之乡”的小黄侗寨,同学们考察了侗族文化的重要载体鼓楼,它不仅是建筑艺术的瑰宝,更凝聚着侗族人民的历史、文化和精神,体现了侗族社会的组织结构、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

                                          实习师生在小黄侗寨进行合影

第四站:雷山县——聚焦苗族文化的多样性与适应性

实习最后一站位于雷山县。首先参观了朗德苗寨,这个奥运火炬走过的地方,以其完整的村落格局、热情的礼仪和丰富的苗族歌舞表演,展示了苗族文化旅游开发的经典模式。

实习师生在雷山朗德上寨进行合影

随后,队伍奔赴大塘镇,考察了独具特色的水上粮仓。百余座粮仓伫立水上,历经数百年不腐,其精妙的防火、防鼠、防虫设计,体现了苗族先民卓越的建筑智慧。最后,在大塘短裙苗寨,同学们对当地苗族支系独特的“超短裙”服饰文化及其所承载的审美观念与社会功能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开展了针对性的访谈与观察。

实习师生在雷山大塘水上粮仓进行合影

通过此次多站点、沉浸式的实习调研,不仅实地接触和记录了丰富多元的民族文化遗产,以及各民族适应自然的卓越智慧,还锻炼了田野调查、人际沟通与团队协作的能力。同学们深刻认识到民族文化保护传承的重要性与复杂性,以及旅游发展给传统社区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本次实习收集的一手资料与形成的思考,将为同学们后续的学术研究与实践工作提供宝贵支持。同学们纷纷表示,将把此次实习的所见所闻、所思所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未来投身于文化遗产保护或相关领域的工作积累宝贵经验。

(文/图:地理科学教研室 一审:谢成德 二审:王恩文 三审:王家顺) 

版权所有:安顺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Copyright 2012-2014  黔ICP09002237号

E-mail:asxyzhxyx@126.com  地址:贵州省安顺市开发区学院路25号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邮编:561000  电话:0851-3322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