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CL8@DXX]IE}~8_1J83_P1](/__local/E/E8/16/D2EFBC0C2F513225DE4F17F9B1E_16F4521B_1992.jpg)
安顺学院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18版)
安顺学院教务处审定
2018年5月
地理科学专业
(Geographical Science)
一、专业代码:
【070501】
二、专业名称
〔地理科学〕
三、专业性质
〔师范〕
四、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地理学教育发展及其社会需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基础,具备计算机、外语的应用技能,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具备地理科学思维、先进教育理念、现代教育技巧、创新意识与教学实践能力强,能够在中学从事地理科学教学、教育研究和教学管理工作,并能适应环境教育以及资源、环境、区域管理等领域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五、培养具体要求
(一)德育要求
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主要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
(二)智育要求
掌握现代地理科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地理科学基本思维方法和基本实验技能,了解地理科学和地理教育的发展趋势,了解相关学科的一般原理和知识,具有宽厚的知识基础和较高的人文素质;了解地理科学发展、地理教育研究及地理信息技术相关应用的最新成果,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主要课程:地球概论、地质学、地貌学、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原理与应用、地图学、区域分析与规划、测量学、气象学与气候学、植物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地理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等。
(三)体育及美育要求
要求学生认真修完大学体育课程及相关体育锻炼项目,提高学生对体育的概念、功能、目的和任务的认识,增长学生对人体生长发育、卫生保健等方面的科学知识,做到身心健康发展。认真修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相关课程,做到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统一。
(四)技能要求
要求学生具备地理科学专业必备的技能及大学毕业生应有的技能;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具备地理教师的基本素养、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适应当今社会对地理信息人才需求的基本技能,具备地理空间分析及制图技能。主要课程:信息技术、大学英语、教育知识与能力(一、二)、教师专业素养能力训练(一、二、三、四)、中学地理课标解读、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论、计算机辅助地理教学、GIS空间分析、计算机辅助设计等。
六、学制及修业年限
学制4年,修业年限3-7年。
七、毕业条件
学生德、体合格,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各类课程和其它教学环节,至少取得 170 学分,符合国家《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和《安顺学院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准予毕业。
八、授予学位
本专业毕业生,经安顺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确认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安顺学院学士学位授予办法》规定者,授予 理 学士学位。
九、主干学科
地理学
十、开设的主要课程【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两类型】
专业基础课程:
《高等数学(上、下)》《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水文学》《地理科学导论》《地球概论》《地质学》《地貌学》《遥感原理与应用》《气象学与气候学》。
专业核心课程:《植物地理学》《土壤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地图学与测量学》《地理学科课程与教学论》。
十一、主要课程简介(10门左右)
1.课程名称: 地球概论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课程学分: 3 课程学时: 48学时
课程主要内容及要求:
地球概论是关于行星和地球的基础知识,它是以地球的整体为研究对象,其研究内容分为两个方面:地球的天文学和地球的物理学。前者主要讲地球的运动及其地理意义以及地球和月球的关系,这是本课程的重点,这部分还包括地球的宇宙环境及地理坐标和天球坐标。后者简要讲述地球的形状、大小、内外结构及其物理性质。
使用教材建议:
《地球概论》 金祖孟、陈自悟.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主要参考资料:
《天文学教程》 戴文赛.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1年版.
《地球概论》 刘南.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地球概论》 彭清玲、方明亮、苏佩颜.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今日天体物理》中国科技大学天体物理研究室编.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0年。
考核方式:考试
2.课程名称:气象学与气候学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课程学分: 3 课程学时: 48学时
课程主要内容及要求:
气象学与气候学系统介绍气象学与气候学有关内容,包括大气能量、水分和大气运动、大气环境、大气系统,在此基础上分析气候系统的形成、气候属性、气候变化及人类对气候的影响,青藏高原对气候的影响,城市气候等。
使用教材建议:
《气象学与气候学》(第三版) 周淑贞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年版
主要参考资料:
《气象学与气候学基础》 李爱贞 气象出版社 2001年版
《自然地理学》(第二版) 潘树荣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5年版
《气象学与气候学实习》 周淑贞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年版
考核方式:考试
3.课程名称:地质学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课程学分: 3 课程学时: 48学时
课程主要内容及要求:
地质学基础是地理科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它对引导学生进行地理知识学习和培养地理思维的有重大作用,能够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地球观和世界观,初步掌握地质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也为其他地理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课堂讲授——侧重于地质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论述、说明;室内实验——室内实习是使学生加深、融会贯通课堂讲授内容的过程,安排在有关章节授课之后,在实验室中,借助实物标本、模型、等教具进行观察分析和实验操作;野外实习——结合课堂和校内教学内容,使学生在野外对矿物、岩石、构造等地质基本现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进一步深入理解。
使用教材建议:《地质学基础》.宋春青、张振春.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主要参考资料:
《普通地质学》.夏邦栋.地质出版社.1984年版.
《地质学基础》.丘光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考核方式:考试
4.课程名称: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课程学分: 3 课程学时: 48学时
课程主要内容及要求:
地理信息系统是地理科学专业必修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知识、遥感数值图像处理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的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对图形图像的三维仿真表达方法和实际应用、专题应用信息系统和电子地图以及常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等。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地理信息系统常用软件的应用,硬件设备的操作,以及信息处理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使用教材建议:《地理信息系统概论》黄杏元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主要参考资料:
《地地理信息系统》张超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地理信息系统导论》Kang-tsung Chang著 陈健飞等译 科学出版社
考核方式:考试
5.课程名称:地图学与测量学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课程学分: 3 课程学时: 48学时
课程主要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是高等院校地理学专业的基础课,这既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又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应用课,由地图学理论和地图学实践两部分组成。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应使学生熟练掌握地图学理论知识,并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真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用图能力。
使用教材建议:《新编地图学教程》.蔡孟裔.高等教育出版社.
主要参考资料:
《现代地图学理论》.田德森.测绘出版社.1991年版.
《地图学》.张力果等.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普通地图制图综合原理》.王家耀.测绘出版社.1993年版.
考核方式:考试
6.课程名称:人文地理学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课程学分: 3 课程学时: 48学时
课程主要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是地理科学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通过这门课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包括人地关系理论、区位论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掌握人文地理学及其分支学科的发展概况,掌握人类经济、文化、政治、旅游、宗教、聚落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使学生对人文地理学有初步了解,明确人文地理学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用教材建议:《人文地理学》 赵荣,王恩涌,张小林等.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主要参考资料:
《人文地理学野外方法》 周尚意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人文地理学》 陈慧琳,黄成林、郑冬子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人文地理学概论》(第三版) 张文奎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1998。
《文化地理学导论》 王恩涌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中国人口地理》 胡焕庸,张善余.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
《人文地理学导论》 金其铭、董新.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986
考核方式:考试
7.课程名称:遥感原理与应用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课程学分: 3 课程学时: 48学时
课程主要内容及要求:
使学生掌握遥感的基础知识、遥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增强适应信息时代的素质,在实践应用和操作方面提高能力,达到能独力操作与分析的能力。在内容上了解遥感发展的前沿及发展趋势,理解遥感系统的过程,掌握遥感应用的方法及图像处理方法。
使用教材建议:
《遥感导论》 梅安新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主要参考资料:
《遥感实习教程》 刘慧平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遥感概论》 吕国楷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考核方式:考试
8.课程名称:中国地理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课程学分: 3 课程学时: 48学时
课程主要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介绍中国范围内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经济发展及其区域特征,尽可能将人-地关系对于区域开发,保护资源和环境,改善生态平衡,发展经济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对中国地理的学习,要使学生掌握中国地理的总体特征,深刻认识中国的国情;系统的认识和分析中国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学会区域分析的方法,明确区域开发和环境保护的责任;掌握主要区域的特征;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树立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和责任感,立志为建设祖国、建设家乡服务。
使用教材建议:《中国地理》 赵济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主要参考资料:
《中国自然地理》 赵济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中国人文地理丛书》 吴传钧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0.
《中国地理》(上、下册) 李涛 北京:东北师大出版社 1993.
考核方式:考试
9.课程名称:世界地理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课程学分: 3 课程学时: 48学时
课程主要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是地理科学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专业核心课,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自然地理、经济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系统了解全球性的主要地理问题;掌握各大洲及其主要国家或地区的资源环境条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特点,人地关系问题及对外经济与社会联系问题等;引导学生掌握区域分析、区域对比等区域研究方法;以人地关系为出发点,掌握理解在可持续发展目标下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自然地理条件和要求解决的生态与环境问题;理解全球不同等级、不同层次的自然和经济地域系统的形成、发展及其规律以及它们相互间的关系。
使用教材建议:
《世界地理》 杨青山、韩杰、丁四保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主要参考资料
《世界经济地理》 陈才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世界自然地理》 刘德生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6.
《世界地理》 刘德生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8.
考核方式:考试
10. 课程名称:地理学科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课程学分: 4 课程学时: 72学时
课程主要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是地理专业的专业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本门课程是学生学习完本专业主要基础课程后所开设的专业技能课,它的知识基础是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学生在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后,能够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有关原理,学会运用恰当的方法,在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前提下,把地理知识传授给学生。因此,本课程是地理基础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的有机综合。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理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树立地理新课程的理念,初步掌握地理新课程的教学方法,能够较正确的分析教材、独立备课,并能较熟练的上课。通过学习,学生初步掌握地理课程的几种授课方式,学会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能够正确的指导学生的学习。能够根据课程目标,设计出比较完整的符合要求的测试题,并能正确的评价学生的学习。
使用教材建议:
《地理教学论》 王民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主要参考资料:
《中学地理教学新论》 冯开禹 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 2006.
《地理新课程教学论》 王民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地理新课程教学方法》 段玉山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地理新课程测量评价》 段玉山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信息技术辅助地理教学》 段玉山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考核方式:考试
十二、专业教学计划表、学期教学计划表(附表)
十三、安顺学院地理科学专业第二课堂活动学分实施细则
安顺学院地理科学(师范)专业教学计划表 |
课程类别 |
序号 |
课程名称 |
教学时数 |
学分数 |
各学期周学时分配 |
按学期 考 核 |
总 学 时 |
讲授 |
实践(验) |
第 一 学 期 |
第 二 学 期 |
第 三 学 期 |
第 四 学 期 |
第 五 学 期 |
第 六 学 期 |
第 七 学 期 |
第 八 学 期 |
考试 |
考查 |
18周 |
18周 |
18周 |
18周 |
18周 |
18周 |
18周 |
18周 |
通识教育课程群 |
必修课 |
思政通识 |
1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54 |
54 |
0 |
3 |
3 |
|
|
|
|
|
|
|
√ |
|
2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54 |
36 |
18 |
3 |
|
3 |
|
|
|
|
|
|
√ |
|
3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54 |
54 |
0 |
3 |
|
|
3 |
|
|
|
|
|
√ |
|
4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90 |
72 |
18 |
5 |
|
|
|
5 |
|
|
|
|
√ |
|
5 |
形势与政策 |
— |
— |
— |
2 |
|
|
|
|
|
|
|
|
|
√ |
6 |
贵州省情 |
— |
— |
— |
1 |
|
|
|
|
|
|
|
|
|
√ |
语言通识 |
7 |
大学英语 |
216 |
180 |
36 |
12 |
3 |
3 |
3 |
3 |
|
|
|
|
√ |
√ |
8 |
大学语文 |
36 |
36 |
0 |
2 |
|
2 |
|
|
|
|
|
|
|
√ |
军事健康 |
9 |
大学体育 |
108 |
36 |
72 |
6 |
2 |
2 |
2 |
|
|
|
|
|
|
√ |
10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 |
— |
— |
1 |
|
|
|
|
|
|
|
|
|
√ |
11 |
军事理论课 |
— |
— |
— |
1 |
|
|
|
|
|
|
|
|
|
√ |
IT |
12 |
信息技术 |
54 |
18 |
36 |
3 |
3 |
|
|
|
|
|
|
|
√ |
|
选修课 |
|
13 |
科学与生命 |
— |
— |
— |
10 |
|
|
|
|
|
|
|
|
|
√ |
|
14 |
历史与文化 |
— |
— |
— |
|
|
|
|
|
|
|
|
|
√ |
|
15 |
公民与社会 |
— |
— |
— |
|
|
|
|
|
|
|
|
|
√ |
|
16 |
艺术与审美 |
— |
— |
— |
|
|
|
|
|
|
|
|
|
√ |
|
17 |
哲学与道德 |
— |
— |
— |
|
|
|
|
|
|
|
|
|
√ |
|
18 |
体育与健康 |
— |
— |
— |
|
|
|
|
|
|
|
|
|
|
|
19 |
信息与数据 |
— |
— |
— |
|
|
|
|
|
|
|
|
|
|
|
20 |
教育与人生 |
— |
— |
— |
|
|
|
|
|
|
|
|
|
√ |
|
|
在学期间每生最低修满10学分 |
10 |
|
|
|
|
|
|
|
|
|
|
|
|
小计 |
666 |
442 |
180 |
52 |
11 |
10 |
8 |
8 |
0 |
0 |
0 |
0 |
|
|
教育专业课程群 |
必修课 |
教育理论课程 |
19 |
教育知识与能力(一) |
54 |
54 |
0 |
3 |
|
|
3 |
|
|
|
|
|
√ |
|
20 |
教育知识与能力(二) |
54 |
54 |
0 |
3 |
|
|
|
3 |
|
|
|
|
√ |
|
21 |
教育哲学 |
36 |
36 |
0 |
2 |
|
|
2 |
|
|
|
|
|
√ |
|
22 |
教师职业道德 |
36 |
36 |
0 |
2 |
|
|
|
2 |
|
|
|
|
√ |
|
|
|
小计 |
180 |
180 |
0 |
10 |
0 |
0 |
5 |
5 |
|
|
|
|
|
|
学科专业课程群 |
必修课 |
学科知识与能力 |
基础课程 |
高等数学(上、下) |
108 |
108 |
0 |
6 |
3 |
3 |
|
|
|
|
|
|
√ |
|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 |
48 |
32 |
16 |
3 |
|
|
|
3 |
|
|
|
|
√ |
|
水文学 |
32 |
32 |
0 |
2 |
|
2 |
|
|
|
|
|
|
√ |
|
地理科学导论 |
32 |
32 |
0 |
2 |
2 |
|
|
|
|
|
|
|
|
√ |
地球概论 |
48 |
40 |
8 |
3 |
3 |
|
|
|
|
|
|
|
√ |
|
地质学 |
48 |
48 |
0 |
3 |
3 |
|
|
|
|
|
|
|
√ |
|
地貌学 |
32 |
32 |
0 |
2 |
|
2 |
|
|
|
|
|
|
√ |
|
遥感原理与应用 |
48 |
32 |
16 |
3 |
|
|
|
3 |
|
|
|
|
√ |
|
气象学与气候学 |
48 |
32 |
16 |
3 |
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核心课程 |
植物地理学 |
48 |
32 |
16 |
3 |
|
3 |
|
|
|
|
|
|
|
√ |
土壤地理学 |
48 |
32 |
16 |
3 |
|
3 |
|
|
|
|
|
|
√ |
|
人文地理学 |
32 |
32 |
0 |
2 |
|
|
2 |
|
|
|
|
|
√ |
|
经济地理学 |
32 |
32 |
0 |
2 |
|
|
|
2 |
|
|
|
|
√ |
|
中国地理 |
48 |
48 |
0 |
3 |
|
|
|
3 |
|
|
|
|
√ |
|
世界地理 |
48 |
48 |
0 |
3 |
|
|
3 |
|
|
|
|
|
√ |
|
地图学与测量学 |
48 |
16 |
32 |
3 |
|
|
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个性课程 |
|
|
|
|
|
|
|
|
|
|
|
|
|
|
|
计算机辅助地理教学● |
32 |
0 |
32 |
2 |
|
|
|
|
2 |
|
|
|
|
√ |
计量地理学● |
32 |
32 |
0 |
2 |
|
|
|
|
|
2 |
|
|
|
√ |
岩溶学 |
32 |
32 |
0 |
2 |
|
2 |
|
|
|
|
|
|
|
√ |
地理科学专业英语 |
32 |
32 |
0 |
2 |
|
|
|
|
|
2 |
|
|
|
√ |
CAD与地理制图● |
32 |
0 |
32 |
2 |
|
|
2 |
|
|
|
|
|
|
√ |
SPSS统计分析● |
32 |
0 |
32 |
2 |
|
|
|
|
|
2 |
|
|
|
√ |
GIS空间分析● |
32 |
0 |
32 |
2 |
|
|
|
|
2 |
|
|
|
|
√ |
社会研究方法 |
32 |
32 |
0 |
2 |
|
|
|
|
2 |
|
|
|
|
√ |
乡土地理 |
32 |
32 |
0 |
2 |
|
|
|
|
|
2 |
|
|
|
√ |
城市地理学 |
32 |
32 |
0 |
2 |
|
|
|
|
|
2 |
|
|
|
√ |
人口地理学 |
32 |
32 |
0 |
2 |
|
|
|
2 |
|
|
|
|
|
√ |
旅游地理学 |
32 |
32 |
0 |
2 |
|
|
|
|
|
2 |
|
|
|
√ |
灾害地理学 |
32 |
32 |
0 |
2 |
|
|
|
|
|
2 |
|
|
|
√ |
区域分析与规划 |
32 |
32 |
0 |
2 |
|
|
|
|
2 |
|
|
|
|
√ |
中学地理课标解读 |
48 |
16 |
32 |
3 |
|
|
|
|
3 |
|
|
|
|
√ |
|
|
|
|
|
|
|
|
|
|
|
|
|
|
|
学科能力训练课程 |
教师专业素养能力训练(一) |
|
|
|
2 |
|
|
2 |
|
|
|
|
|
|
√ |
教师专业素养能力训练(二) |
|
|
|
2 |
|
|
|
2 |
|
|
|
|
|
√ |
教师专业素养能力训练(三) |
|
|
|
2 |
|
|
|
|
2 |
|
|
|
|
√ |
教师专业素养能力训练(四) |
|
|
|
2 |
|
|
|
|
|
2 |
|
|
|
√ |
各专业结合实际开设语言能力训练、书写能力训练、美术能力训练、音乐能力训练、心理辅导训练、教师技能训练、班级管理训练、信息检索训练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地理学科课程与教学论 |
72 |
36 |
36 |
4 |
|
|
|
|
4 |
|
|
|
|
|
|
|
小计 |
1316 |
1000 |
316 |
85 |
13 |
15 |
12 |
14 |
17 |
16 |
0 |
0 |
|
|
教育实践课程群 |
必修课 |
|
|
军事训练 |
2周 |
— |
2周 |
1 |
2周 |
|
|
|
|
|
|
|
|
√ |
|
|
观摩见习 |
4周 |
— |
4周 |
2 |
|
|
1周 |
1周 |
1周 |
1周 |
|
|
|
√ |
|
|
微格教学 |
6周 |
— |
6周 |
3 |
|
|
|
|
3周 |
3周 |
|
|
|
√ |
|
|
教育实习 |
18周 |
— |
18周 |
9 |
|
|
|
|
|
|
18周 |
|
|
√ |
|
|
毕业论文(设计、创作) |
12周 |
— |
12周 |
6 |
|
|
|
|
|
|
|
12周 |
|
√ |
|
|
小计 |
|
|
|
21 |
|
|
|
|
|
|
|
|
|
|
创新创业课程群 |
必修课 |
|
|
创新基础 |
2周 |
— |
— |
1 |
|
|
2周 |
|
|
|
|
|
|
√ |
|
|
创业就业指导 |
2周 |
— |
— |
1 |
|
|
|
2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小计 |
|
|
|
2 |
|
|
|
|
|
|
|
|
|
|
|
|
|
|
合计 |
2162 |
1622 |
496 |
170 |
24 |
25 |
25 |
27 |
17 |
16 |
0 |
0 |
|
|
|
本专业总学分170 分,总学时2162学时。独立实验实践环节(含教育实践课程群)41学分,占总学分的 24.6%;创新创业课程群 2学分,占总学分的 1.2 %。 |
第二课堂活动群 |
必修课 |
专业技能实践 |
|
|
|
|
|
|
|
|
|
|
|
|
|
|
|
|
|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 |
一周 |
|
|
1 |
|
|
|
1 |
|
|
|
|
|
√ |
|
人文地理学野外实习 |
一周 |
|
|
1 |
|
|
|
|
|
1 |
|
|
|
√ |
|
地图学与测量学课程实践 |
两周 |
|
|
1 |
|
|
1 |
|
|
|
|
|
|
√ |
|
地质学、地貌学野外见习 |
两周 |
|
|
1 |
|
1 |
|
|
|
|
|
|
|
√ |
|
地理科学研究前沿讲座 |
18 |
|
|
1 |
|
|
|
|
|
1 |
|
|
|
√ |
|
说课、微课实训 |
4周 |
|
|
2 |
|
|
|
2 |
|
|
|
|
|
√ |
|
板书实训 |
两周 |
|
|
1 |
|
1 |
|
|
|
|
|
|
|
√ |
|
板图、板画实训 |
两周 |
|
|
1 |
|
|
1 |
|
|
|
|
|
|
√ |
|
课件、教具制作实训 |
两周 |
|
|
1 |
|
|
|
|
1 |
|
|
|
|
√ |
|
中学地理教材分析 |
6周 |
|
|
3 |
|
|
|
|
3 |
|
|
|
|
√ |
|
地图制图实训 |
两周 |
|
|
1 |
|
|
|
1 |
|
|
|
|
|
√ |
|
演讲实训 |
两周 |
|
|
1 |
|
1 |
|
|
|
|
|
|
|
√ |
|
教师礼仪实训 |
两周 |
|
|
1 |
|
1 |
|
|
|
|
|
|
|
√ |
|
大学生礼仪实训 |
两周 |
|
|
1 |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小计 |
|
|
|
17 |
1 |
4 |
2 |
4 |
4 |
2 |
|
|
|
|
选修课 |
|
|
科技创新创业活动 |
— |
— |
— |
5 |
|
|
|
|
|
|
|
|
|
√ |
|
|
文化艺术体育活动 |
— |
— |
— |
3 |
|
|
|
|
|
|
|
|
|
√ |
|
|
技能训练 |
— |
— |
— |
3 |
|
|
|
|
|
|
|
|
|
√ |
|
|
社会实践 |
— |
— |
— |
2 |
|
|
|
|
|
|
|
|
|
√ |
|
|
小计 |
|
|
|
30 |
|
|
|
|
|
|
|
|
|
|
安顺学院地理科学专业(2018版)学期教学计划表 |
|
|
|
|
|
|
|
|
|
|
|
学期 |
序号 |
课程(环节)代码 |
是否必修课程(环节) |
周学时数 |
总学时数 |
总学分数 |
考核方式 |
备注 |
|
第 一 学 期 |
1 |
110041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通识必修) |
3 |
54 |
3 |
考试 |
|
|
2 |
050036 |
大学英语(1)(通识必修) |
3 |
54 |
3 |
考试/考查 |
|
|
3 |
080001 |
大学体育(1)(通识必修) |
2 |
36 |
2 |
考查 |
|
|
4 |
|
信息技术(通识必修) |
3 |
54 |
3 |
考试 |
|
|
6 |
070501801 |
高等数学(上)(必修) |
3 |
48 |
3 |
考试 |
|
|
7 |
070501803 |
地理科学导论(必修) |
2 |
32 |
2 |
考查 |
|
|
8 |
070501804 |
地球概论(必修) |
3 |
48 |
3 |
考试 |
|
|
9 |
070501805 |
地质学(必修) |
3 |
48 |
3 |
考试 |
|
|
|
070501806 |
气象学与气候学(必修) |
3 |
48 |
3 |
考试 |
|
|
10 |
000001 |
军事技能训练(必修) |
|
2周 |
1 |
考查 |
|
|
11 |
070501833 |
大学生礼仪实训 |
|
|
1 |
考查 |
第二课堂 |
|
|
|
|
|
|
|
|
|
|
第 二 学 期 |
1 |
110040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必修) |
3 |
54 |
3 |
考试 |
|
|
2 |
050037 |
大学英语(2)(必修) |
3 |
54 |
3 |
考试/考查 |
|
|
3 |
080002 |
大学体育(2)(必修) |
2 |
36 |
2 |
考查 |
|
|
4 |
|
大学语文(必修) |
2 |
36 |
2 |
考查 |
|
|
5 |
070501802 |
高等数学(下)(必修) |
3 |
48 |
3 |
考试 |
|
|
6 |
070501807 |
水文学(必修) |
2 |
32 |
2 |
考试 |
|
|
7 |
070501808 |
地貌学(必修) |
2 |
32 |
2 |
考试 |
|
|
8 |
070501809 |
植物地理学(必修) |
3 |
48 |
3 |
考查 |
|
|
9 |
070501810 |
土壤地理学(必修) |
3 |
48 |
3 |
考试 |
|
|
10 |
070501811 |
岩溶学(必修) |
2 |
32 |
2 |
考查 |
|
|
11 |
070501834 |
地质学、地貌学野外见习(必修) |
|
一周 |
1 |
考查 |
第二课堂 |
|
12 |
070501835 |
演讲实训 |
|
两周 |
1 |
考查 |
第二课堂 |
|
13 |
070501836 |
教师礼仪实训 |
|
两周 |
1 |
考查 |
第二课堂 |
|
|
070501837 |
板书实训 |
|
两周 |
1 |
考查 |
第二课堂 |
|
|
|
|
|
|
|
|
|
|
第 三 学 期 |
1 |
110038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修) |
3 |
54 |
3 |
考试 |
|
|
2 |
050038 |
大学英语(3)(必修) |
3 |
54 |
3 |
考试/考查 |
|
|
3 |
080003 |
大学体育(3)(必修) |
2 |
36 |
2 |
考查 |
|
|
4 |
|
教育知识与能力(一)(必修) |
3 |
54 |
3 |
考试 |
|
|
5 |
|
教育哲学(必修) |
2 |
36 |
2 |
考试 |
|
|
6 |
|
教师专业素养能力训练(一)(必修) |
2 |
36 |
2 |
考查 |
|
|
7 |
070501812 |
人文地理学(必修) |
2 |
32 |
2 |
考试 |
|
|
8 |
070501813 |
世界地理(必修) |
3 |
48 |
3 |
考试 |
|
|
9 |
070501814 |
地图学与测量学(必修) |
3 |
48 |
3 |
考试 |
|
|
10 |
070501815 |
CAD与地理制图● |
2 |
32 |
2 |
考查 |
|
|
11 |
|
观摩见习(必修) |
|
一周 |
0.5 |
考查 |
|
|
12 |
|
创新基础(必修) |
|
两周 |
1 |
考查 |
|
|
13 |
070501838 |
地图学与测量学课程实践(必修) |
|
两周 |
1 |
考查 |
第二课堂 |
|
|
070501839 |
板图、板画实训 |
|
两周 |
1 |
考查 |
第二课堂 |
|
|
|
|
|
|
|
|
|
|
|
|
|
|
|
|
|
|
|
第 四 学 期 |
1 |
110038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必修) |
5 |
90 |
5 |
考试 |
|
|
2 |
|
大学英语(4)(必修) |
3 |
54 |
3 |
考试/考查 |
|
|
3 |
|
教育知识与能力(二)(必修) |
3 |
54 |
3 |
考试 |
|
|
4 |
|
教师职业道德(必修) |
2 |
36 |
2 |
考试 |
|
|
5 |
|
教师专业素养能力训练(二)(必修) |
2 |
36 |
2 |
考查 |
|
|
6 |
070501816 |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必修) |
3 |
48 |
3 |
考试 |
|
|
7 |
070501817 |
遥感原理与应用(必修) |
3 |
48 |
3 |
考试 |
|
|
8 |
070501818 |
经济地理学(必修) |
2 |
32 |
2 |
考试 |
|
|
9 |
070501819 |
中国地理(必修) |
3 |
48 |
3 |
考试 |
|
|
10 |
070501820 |
人口地理学(必修) |
2 |
32 |
2 |
考查 |
|
|
11 |
|
观摩见习(必修) |
|
一周 |
0.5 |
考查 |
|
|
12 |
|
创业就业指导(必修) |
|
两周 |
1 |
考查 |
|
|
13 |
070501840 |
地图制图实训 |
|
两周 |
1 |
考查 |
第二课堂 |
|
14 |
070501841 |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必修) |
|
一周 |
1 |
考查 |
第二课堂 |
|
15 |
070501842 |
说课、微课实训 |
|
4周 |
2 |
考查 |
第二课堂 |
|
|
|
|
|
|
|
|
|
|
第 五 学 期 |
1 |
|
教师专业素养能力训练(三)(必修) |
2 |
36 |
2 |
考查 |
|
|
2 |
070501821 |
计算机辅助地理教学●(必修) |
2 |
32 |
2 |
考查 |
|
|
3 |
070501822 |
社会研究方法(必修) |
2 |
32 |
2 |
考查 |
|
|
4 |
070501823 |
GIS空间分析●(必修) |
2 |
32 |
2 |
考查 |
|
|
5 |
070501824 |
区域分析与规划(必修) |
2 |
32 |
2 |
考查 |
|
|
6 |
070501825 |
中学地理课标解读(必修) |
2 |
32 |
2 |
考查 |
|
|
7 |
|
观摩见习(必修) |
|
一周 |
0.5 |
考查 |
|
|
8 |
|
微格教学(必修) |
|
三周 |
1.5 |
考查 |
|
|
9 |
070501843 |
课件、教具制作实训 |
|
两周 |
1 |
考查 |
第二课堂 |
|
10 |
070501844 |
中学地理教材分析 |
|
6周 |
3 |
考查 |
第二课堂 |
|
1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 六 学 期 |
1 |
|
教师专业素养能力训练(四) |
2 |
36 |
2 |
考查 |
|
|
2 |
070501826 |
地理科学专业英语(必修) |
2 |
32 |
2 |
考查 |
|
|
3 |
070501827 |
计量地理学●(必修) |
2 |
32 |
2 |
考查 |
|
|
4 |
070501828 |
乡土地理(必修) |
2 |
32 |
2 |
考查 |
|
|
5 |
070501829 |
城市地理学(必修) |
2 |
32 |
2 |
考查 |
|
|
6 |
070501830 |
旅游地理学(必修) |
2 |
32 |
2 |
考查 |
|
|
7 |
070501831 |
灾害地理学(必修) |
2 |
32 |
2 |
考查 |
|
|
8 |
070501832 |
spss统计分析●(必修) |
2 |
32 |
2 |
考查 |
|
|
9 |
|
观摩见习(必修) |
|
一周 |
0.5 |
考查 |
|
|
10 |
|
微格教学(必修) |
|
三周 |
1.5 |
考查 |
|
|
11 |
070501845 |
人文地理野外实习 |
|
一周 |
1 |
考查 |
第二课堂 |
|
12 |
070501846 |
地理科学研究前沿讲座 |
|
一周 |
1 |
考查 |
第二课堂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七学期 |
1 |
|
教育实习(必修) |
|
18周 |
|
考查 |
|
|
2 |
|
|
|
|
|
|
|
|
3 |
|
|
|
|
|
|
|
|
第 八 学 期 |
1 |
|
毕业论文(设计、创作)(必修) |
|
12周 |
|
考查 |
|
|
2 |
|
|
|
|
|
|
|
|
3 |
|
|
|
|
|
|
|
|
4 |
|
|
|
|
|
|
|
|
5 |
|
|
|
|
|
|
|
|
![CFCL8@DXX]IE}~8_1J83_P1](/__local/E/E8/16/D2EFBC0C2F513225DE4F17F9B1E_16F4521B_1992.jpg)
安顺学院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18版)
安顺学院教务处审定
2018年5月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
一、专业代码:
【070504】
二、专业名称
地理信息科学
三、专业性质
非师范
四、培养目标
本专业应对数字地球空间信息时代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地理科学基本知识、地理信息科学理论和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开发技能,适应信息化时代要求、满足区域空间信息领域行业需求和业务需求,能应用地理信息技术在国土资源、城乡规划、环境保护、交通城建、市政城管、农林水等领域的行政管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地理空间规划、建设与管理的基础分析、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决策支持服务、生产建设服务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五、培养具体要求
结合培养目标‘德、智、体、美’以及‘知识、技能和能力’对应关系,目标一要求一课程体系相互支撑。
(一)德育要求
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主要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
(二)智育要求
掌握现代地理信息科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地理信息科学基本思维方法和基本实验技能,了解地理信息科学发展趋势,了解相关学科的一般原理和知识,具有宽厚的知识基础和较高的人文素质;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相关应用的最新成果,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主要课程: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遥感原理与应用、地图学、C/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测量学、GIS设计与开发、GPS原理与应用、遥感地学分析与应用等。
(三)体育及美育要求
要求学生认真修完大学体育课程及相关体育锻炼项目,提高学生对体育的概念、功能、目的和任务的认识,增长学生对人体生长发育、卫生保健等方面的科学知识,做到身心健康发展。认真修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相关课程,做到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统一。
(四)技能要求
要求学生具备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必备的技能及大学毕业生应有的技能,具有地理空间数据处理、分析及应用等方面的专业技能,具有遥感信息处理的基本能力,具有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卫星导航定位等方面的综合实践能力。主要课程:信息技术、GIS空间分析与建模、城市遥感监测、空间数据挖掘、网络GIS、3S软件开发与应用等。
六、学制及修业年限
学制4年,修业年限3-7年。
七、毕业条件
学生德、体合格,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各类课程和其它教学环节,至少取得 162 学分,符合国家《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和《安顺学院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准予毕业。
八、授予学位
本专业毕业生,经安顺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确认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安顺学院学士学位授予办法》规定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九、主干学科
主干学科:地理学、地球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十、开设的主要课程【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两类型】
专业基础课程:高等数学(上、下)、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地质地貌学、综合自然地理学、C/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与应用、GPS原理与应用、测量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
专业核心课程: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遥感原理与应用、GIS设计与开发、GIS空间分析与建模、GIS空间分析与建模。
十一、主要课程简介(5门左右)
1.课程名称: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
课程学分: 4 课程学时: 72
课程主要内容及要求:
地理信息系统是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知识、遥感数值图像处理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的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对图形图像的三维仿真表达方法和实际应用、专题应用信息系统和电子地图以及常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等。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地理信息系统常用软件的应用,硬件设备的操作,以及信息处理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使用教材建议:《地理信息系统概论》黄杏元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主要参考资料:
《地地理信息系统》张超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地理信息系统导论》Kang-tsung Chang著 陈健飞等译 科学出版社
考核方式:考试
2.课程名称:地图学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课程学分: 3 课程学时: 54
课程主要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是高等院校地理学专业的基础课,这既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又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应用课,由地图学理论和地图学实践两部分组成。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应使学生熟练掌握地图学理论知识,并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真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用图能力。
使用教材建议:《新编地图学教程》.蔡孟裔.高等教育出版社.
主要参考资料:
《现代地图学理论》.田德森.测绘出版社.1991年版.
《地图学》.张力果等.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普通地图制图综合原理》.王家耀.测绘出版社.1993年版.
考核方式:考试
3.课程名称:遥感原理与应用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课程学分:4 课程学时: 72
课程主要内容及要求:
使学生掌握遥感的基础知识、遥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增强适应信息时代的素质,在实践应用和操作方面提高能力,达到能独力操作与分析的能力。在内容上了解遥感发展的前沿及发展趋势,理解遥感系统的过程,掌握遥感应用的方法及图像处理方法。
使用教材建议:
《遥感导论》 梅安新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主要参考资料:
《遥感实习教程》 刘慧平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遥感概论》 吕国楷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考核方式:考试
4. 课程名称:人文地理学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课程学分: 3 课程学时: 54
课程主要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是地理科学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通过这门课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包括人地关系理论、区位论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掌握人文地理学及其分支学科的发展概况,掌握人类经济、文化、政治、旅游、宗教、聚落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使学生对人文地理学有初步了解,明确人文地理学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用教材建议:《人文地理学》 赵荣,王恩涌,张小林等.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主要参考资料:
《人文地理学野外方法》 周尚意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人文地理学》 陈慧琳,黄成林、郑冬子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人文地理学概论》(第三版) 张文奎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1998。
《文化地理学导论》 王恩涌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中国人口地理》 胡焕庸,张善余.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
《人文地理学导论》 金其铭、董新.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986
考核方式:考试
5. 课程名称:地质地貌学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课程学分: 3 课程学时:54
课程主要内容及要求:
地质地貌学知识是地理科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它对引导学生进行地理知识学习和培养地理思维有重大作用,能够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地球观和世界观,初步掌握地质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也为其他地理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课堂讲授——侧重于地质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论述、说明;室内实验——室内实习是使学生加深、融会贯通课堂讲授内容的过程,安排在有关章节授课之后,在实验室中,借助实物标本、模型、等教具进行观察分析和实验操作;野外实习——结合课堂和校内教学内容,使学生在野外对矿物、岩石、构造等地质基本现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进一步深入理解。同时,相关地貌学知识研究地球表面形态发生、发展和分布,主要研究地表形态、结构、空间变化、形成动力、发育过程和组成物质特性限定的形态特征。
使用教材建议:
《地质学基础》 丘光锡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1年版
《地貌学教程》 杨景春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5年版
主要参考资料:
《普通地质学》 夏邦栋 地质出版社 1984年版
《地质学基础》 宋春青、张振春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版
《地貌学导论》 吴正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版
《地貌学》 严钦尚、曾昭璇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5年版
考核方式:考试
十二、专业教学计划表、学期教学计划表(附表)
十三、安顺学院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第二课堂活动学分实施细则
安顺学院地理信息科学(非师范)专业教学计划表 |
课程类别 |
序号 |
课程名称 |
教学时数 |
总 学 分 |
各学期周学时分配 |
按学期 考 核 |
总 学 时 |
讲授 |
实践(验) |
第 一 学 期 |
第 二 学 期 |
第 三 学 期 |
第 四 学 期 |
第 五 学 期 |
第 六 学 期 |
第 七 学 期 |
第 八 学 期 |
考试 |
考查 |
18周 |
18周 |
18周 |
18周 |
18周 |
18周 |
18周 |
18周 |
通识教育课程群 |
必修课 |
思政通识 |
1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54 |
54 |
0 |
3 |
3 |
|
|
|
|
|
|
|
√ |
|
2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54 |
36 |
18 |
3 |
|
3 |
|
|
|
|
|
|
√ |
|
3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54 |
54 |
0 |
3 |
|
|
3 |
|
|
|
|
|
√ |
|
4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90 |
72 |
18 |
5 |
|
|
|
5 |
|
|
|
|
√ |
|
5 |
形势与政策 |
— |
— |
— |
2 |
|
|
|
|
|
|
|
|
|
√ |
6 |
贵州省情 |
— |
— |
— |
1 |
|
|
|
|
|
|
|
|
|
√ |
语言通识 |
7 |
大学英语 |
216 |
180 |
36 |
12 |
3 |
3 |
3 |
3 |
|
|
|
|
√ |
√ |
8 |
普通话 |
36 |
0 |
36 |
2 |
2 |
|
|
|
|
|
|
|
|
|
9 |
大学语文 |
36 |
36 |
0 |
2 |
|
2 |
|
|
|
|
|
|
|
√ |
军事健康 |
10 |
大学体育 |
108 |
36 |
72 |
6 |
2 |
2 |
2 |
|
|
|
|
|
|
√ |
11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 |
— |
— |
1 |
|
|
|
|
|
|
|
|
|
√ |
12 |
军事理论课 |
— |
— |
— |
1 |
|
|
|
|
|
|
|
|
|
√ |
IT |
13 |
信息技术 |
54 |
18 |
36 |
3 |
3 |
|
|
|
|
|
|
|
√ |
|
选修课 |
|
14 |
科学与生命 |
— |
— |
— |
10 |
|
|
|
|
|
|
|
|
|
√ |
|
15 |
历史与文化 |
— |
— |
— |
|
|
|
|
|
|
|
|
|
√ |
|
16 |
公民与社会 |
— |
— |
— |
|
|
|
|
|
|
|
|
|
|
|
17 |
艺术与审美 |
— |
— |
— |
|
|
|
|
|
|
|
|
|
|
|
18 |
哲学与道德 |
— |
— |
— |
|
|
|
|
|
|
|
|
|
√ |
|
19 |
体育与健康 |
— |
— |
— |
|
|
|
|
|
|
|
|
|
√ |
|
20 |
信息与数据 |
— |
— |
— |
|
|
|
|
|
|
|
|
|
√ |
|
21 |
教育与人生 |
— |
— |
— |
|
|
|
|
|
|
|
|
|
|
在学期间每生至少修读每类别课程中的2个学分,最低修满10学分 |
|
|
|
|
|
|
|
|
|
|
|
|
|
小计 |
702 |
486 |
216 |
54 |
13 |
10 |
8 |
8 |
0 |
0 |
0 |
0 |
|
|
专业教育课程群 |
必修课 |
专业基础课 |
|
高等数学(上、下) |
144 |
144 |
0 |
8 |
4 |
4 |
|
|
|
|
|
|
√ |
|
|
线性代数 |
36 |
36 |
0 |
2 |
|
|
2 |
|
|
|
|
|
|
√ |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
36 |
36 |
0 |
2 |
|
|
|
2 |
|
|
|
|
|
√ |
|
综合自然地理学(地质地貌学) |
54 |
36 |
18 |
3 |
3 |
|
|
|
|
|
|
|
√ |
|
|
综合自然地理学(水文、土壤、气象气候) |
54 |
36 |
18 |
3 |
3 |
|
|
|
|
|
|
|
√ |
|
|
C#语言程序设计 |
54 |
36 |
18 |
3 |
|
3 |
|
|
|
|
|
|
√ |
|
|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
54 |
36 |
18 |
3 |
|
|
3 |
|
|
|
|
|
√ |
|
|
地图学 |
54 |
36 |
18 |
3 |
|
3 |
|
|
|
|
|
|
√ |
|
|
测量学 |
54 |
36 |
18 |
3 |
|
3 |
|
|
|
|
|
|
√ |
|
|
人文地理学 |
54 |
54 |
0 |
3 |
|
3 |
|
|
|
|
|
|
√ |
|
|
经济地理学 |
54 |
54 |
0 |
3 |
|
|
3 |
|
|
|
|
|
|
√ |
|
中国地理 |
36 |
36 |
0 |
2 |
|
|
|
2 |
|
|
|
|
|
√ |
|
世界地理 |
36 |
36 |
0 |
2 |
|
|
|
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 |
72 |
36 |
36 |
4 |
|
|
4 |
|
|
|
|
|
√ |
|
|
|
遥感原理与应用 |
72 |
36 |
36 |
4 |
|
|
4 |
|
|
|
|
|
√ |
|
|
|
GIS设计与开发● |
54 |
0 |
54 |
3 |
|
|
|
|
3 |
|
|
|
√ |
|
专业核心课 |
|
GIS空间分析与建模● |
54 |
0 |
54 |
3 |
|
|
|
|
3 |
|
|
|
√ |
|
|
GPS原理与应用 |
54 |
36 |
18 |
3 |
|
|
|
3 |
|
|
|
|
√ |
|
|
摄影测量学 |
54 |
18 |
36 |
3 |
|
|
|
|
|
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个性课程 |
|
地球信息科学导论 |
36 |
36 |
0 |
2 |
2 |
|
|
|
|
|
|
|
|
√ |
|
遥感地学分析与应用● |
36 |
0 |
36 |
2 |
|
|
|
2 |
|
|
|
|
|
√ |
|
计量地理学 |
54 |
36 |
18 |
3 |
|
|
|
|
3 |
|
|
|
|
√ |
|
城市遥感监测● |
36 |
0 |
36 |
2 |
|
|
|
|
2 |
|
|
|
|
√ |
|
土地信息系统● |
36 |
0 |
36 |
2 |
|
|
|
|
|
2 |
|
|
|
√ |
|
环境信息系统● |
36 |
0 |
36 |
2 |
|
|
|
|
|
2 |
|
|
|
√ |
|
SPSS统计分析● |
36 |
0 |
36 |
2 |
|
|
|
2 |
|
|
|
|
|
√ |
|
3S集成与应用● |
36 |
0 |
36 |
2 |
|
|
|
|
|
2 |
|
|
|
√ |
|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英语 |
36 |
36 |
0 |
2 |
|
|
|
|
|
2 |
|
|
|
√ |
|
科研论文指导 |
36 |
36 |
0 |
2 |
|
|
|
|
2 |
|
|
|
|
√ |
|
CAD与地理制图● |
54 |
0 |
54 |
3 |
|
|
|
3 |
|
|
|
|
|
√ |
|
网络GIS● |
36 |
0 |
36 |
2 |
|
|
|
|
2 |
|
|
|
|
√ |
|
区域分析与规划 |
36 |
36 |
0 |
2 |
|
|
|
|
|
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小计 |
1584 |
918 |
666 |
88 |
12 |
16 |
16 |
16 |
15 |
13 |
0 |
0 |
|
|
|
|
|
|
合计 |
2286 |
1404 |
882 |
142 |
25 |
26 |
24 |
24 |
15 |
13 |
0 |
0 |
|
|
综合实践课程群 |
必修课 |
|
|
军事训练 |
2周 |
|
2周 |
1 |
2周 |
|
|
|
|
|
|
|
|
√ |
|
|
专业见习 |
4周 |
|
4周 |
2 |
|
|
1周 |
1周 |
1周 |
1周 |
|
|
|
√ |
|
|
毕业实习 |
18周 |
|
18周 |
9 |
|
|
|
|
|
|
18周 |
|
|
√ |
|
|
毕业论文(设计、创作) |
12周 |
|
12周 |
6 |
|
|
|
|
|
|
|
12周 |
|
√ |
|
|
小计 |
|
|
|
18 |
|
|
|
|
|
|
|
|
|
|
创新创业课程群 |
必修课 |
|
|
创新基础 |
2周 |
— |
— |
1 |
|
|
2周 |
|
|
|
|
|
|
√ |
|
|
创业就业指导 |
2周 |
— |
— |
1 |
|
|
|
2周 |
|
|
|
|
|
√ |
|
|
小计 |
|
|
|
2 |
|
|
|
|
|
|
|
|
|
|
|
|
|
|
合计 |
2286 |
1404 |
882 |
162 |
25 |
26 |
24 |
24 |
15 |
13 |
0 |
0 |
|
|
|
本专业总学分162学分,总学时2286学时。独立实验实践环节(含综合实践课程群)43学分,占总学分的 26.4 %;创新创业课程群 2 学分,占总学分的 1.2 %。 |
第二课堂活动群 |
必修课 |
专业技能实践 |
|
地质地貌学课程见习 |
2周 |
|
1周 |
1 |
1 |
|
|
|
|
|
|
|
|
√ |
|
自然地理实习 |
1周 |
|
1周 |
1 |
|
1 |
|
|
|
|
|
|
|
√ |
|
人文地理实习 |
1周 |
|
1周 |
1 |
|
|
|
1 |
|
|
|
|
|
√ |
|
“3S”综合应用实践 |
4周 |
|
4周 |
2 |
|
|
|
|
|
2 |
|
|
|
√ |
|
测量学课程实习 |
2周 |
|
2周 |
1 |
|
1 |
|
|
|
|
|
|
|
√ |
|
3S综合制图实训 |
4周 |
|
|
2 |
|
|
|
2 |
|
|
|
|
|
√ |
|
GIS二次开发 |
4周 |
|
|
2 |
|
|
|
2 |
|
|
|
|
|
√ |
|
编程实训 |
4周 |
|
|
2 |
|
2 |
|
|
|
|
|
|
|
√ |
|
城市遥感监测实训 |
2周 |
|
|
1 |
|
|
|
|
1 |
|
|
|
|
√ |
|
GIS应用课程设计 |
2周 |
|
|
1 |
|
|
1 |
|
|
|
|
|
|
√ |
|
投影测量学课程实践 |
4周 |
|
|
2 |
|
|
|
|
|
2 |
|
|
|
√ |
|
地理信息科学前沿讲座 |
18 |
|
|
1 |
|
|
|
|
|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小计 |
|
|
|
17 |
1 |
4 |
1 |
5 |
1 |
5 |
0 |
0 |
|
|
选修课 |
|
|
科技创新、创业活动 |
— |
— |
— |
5 |
|
|
|
|
|
|
|
|
|
√ |
|
|
文化艺术、体育活动 |
— |
— |
— |
3 |
|
|
|
|
|
|
|
|
|
√ |
|
|
技能训练 |
— |
— |
— |
3 |
|
|
|
|
|
|
|
|
|
√ |
|
|
社会实践 |
— |
— |
— |
2 |
|
|
|
|
|
|
|
|
|
√ |
|
|
小计 |
|
|
|
30 |
|
|
|
|
|
|
|
|
|
|
安顺学院地理信息科学专业(2018版)学期教学计划表
|
|
|
|
|
|
|
|
|
学期 |
序号 |
课程(环节)名称 |
是否必修课程(环节) |
周学时数 |
总学时数 |
总学分数 |
考核方式 |
备注 |
第 一 学 期 |
1 |
110041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通识必修) |
3 |
54 |
3 |
考试 |
|
2 |
050036 |
大学英语(1)(通识必修) |
3 |
54 |
3 |
考试/考查 |
|
3 |
080001 |
大学体育(1)(通识必修) |
2 |
36 |
2 |
考查 |
|
4 |
|
信息技术(通识必修) |
3 |
54 |
3 |
考试 |
|
5 |
000001 |
军事技能训练(必修) |
|
2周 |
1 |
考查 |
|
6 |
|
普通话(必修) |
2 |
36 |
2 |
考查 |
|
7 |
070504801 |
高等数学(上)(必修) |
4 |
72 |
4 |
考试 |
|
8 |
070504806 |
综合自然地理学(地质地貌学)(必修) |
3 |
54 |
3 |
考试 |
|
9 |
070504807 |
综合自然地理学(水文、土壤、气候气象)(必修) |
3 |
54 |
3 |
考试 |
|
10 |
070504805 |
地球信息科学导论(必修) |
2 |
36 |
2 |
考查 |
|
11 |
070504834 |
地质地貌学课程见习(必修) |
|
两周 |
1 |
考查 |
第二课堂 |
|
|
|
|
|
|
|
|
|
|
|
|
|
|
|
|
第 二 学 期 |
1 |
110040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必修) |
3 |
54 |
3 |
考试 |
|
2 |
050037 |
大学英语(2)(必修) |
3 |
54 |
3 |
考试/考查 |
|
3 |
080002 |
大学体育(2)(必修) |
2 |
36 |
2 |
考查 |
|
4 |
|
大学语文(必修) |
2 |
36 |
2 |
考查 |
|
5 |
070504802 |
高等数学(下)(必修) |
4 |
72 |
4 |
考试 |
|
6 |
070504808 |
测量学(必修) |
3 |
54 |
3 |
考试 |
|
7 |
070504809 |
地图学(必修) |
3 |
54 |
3 |
考试 |
|
8 |
070504810 |
C#语言程序设计(必修) |
3 |
54 |
3 |
考试 |
|
9 |
070504811 |
人文地理学(必修) |
3 |
54 |
3 |
考试 |
|
10 |
070504835 |
测量学课程实习(必修) |
|
2周 |
1 |
考查 |
第二课堂 |
11 |
070504836 |
自然地理实习(必修) |
|
1周 |
1 |
考查 |
第二课堂 |
12 |
070504837 |
编程实训(必修) |
|
4周 |
2 |
考查 |
第二课堂 |
|
|
|
|
|
|
|
|
|
|
|
|
|
|
|
|
第 三 学 期 |
1 |
110038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修) |
3 |
54 |
3 |
考试 |
|
2 |
050038 |
大学英语(3)(必修) |
3 |
54 |
3 |
考试/考查 |
|
3 |
080003 |
大学体育(3)(必修) |
2 |
36 |
2 |
考查 |
|
4 |
|
专业见习(必修) |
|
一周 |
0.5 |
考查 |
|
5 |
|
创新基础(必修) |
|
两周 |
1 |
考查 |
|
6 |
070504803 |
线性代数(必修) |
2 |
36 |
2 |
考查 |
|
7 |
070504812 |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必修) |
3 |
54 |
3 |
考试 |
|
8 |
070504813 |
经济地理学(必修) |
3 |
54 |
3 |
考查 |
|
9 |
070504814 |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必修) |
4 |
72 |
4 |
考试 |
|
10 |
070504815 |
遥感概论原理与应用(必修) |
4 |
72 |
4 |
考试 |
|
11 |
070504838 |
GIS应用课程设计 |
|
|
1 |
考查 |
第二课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 四 学 期 |
1 |
110038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必修) |
5 |
90 |
5 |
考试 |
|
2 |
|
大学英语(4)(必修) |
3 |
54 |
3 |
考试/考查 |
|
3 |
|
专业见习(必修) |
|
一周 |
0.5 |
考查 |
|
4 |
|
创业就业指导(必修) |
|
两周 |
1 |
考查 |
|
5 |
070504804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必修) |
2 |
36 |
2 |
考查 |
|
6 |
070504816 |
GPS原理与应用(必修) |
3 |
54 |
3 |
考试 |
|
7 |
070504817 |
中国地理(必修) |
2 |
36 |
2 |
考查 |
|
8 |
070504818 |
世界地理(必修) |
2 |
36 |
2 |
考查 |
|
9 |
070504819 |
遥感地学分析与应用●(必修) |
2 |
36 |
2 |
考查 |
|
10 |
070504820 |
SPSS统计分析●(必修) |
2 |
36 |
2 |
考查 |
|
11 |
070504821 |
CAD与地理制图● |
3 |
54 |
3 |
考查 |
|
12 |
070504839 |
人文地理实习(必修) |
|
1周 |
1 |
考查 |
第二课堂 |
13 |
070504840 |
3S综合制图实训 |
|
4周 |
2 |
考查 |
第二课堂 |
14 |
070504841 |
GIS二次开发 |
|
2周 |
1 |
考查 |
第二课堂 |
|
|
|
|
|
|
|
|
第 五 学 期 |
1 |
|
专业见习(必修) |
|
一周 |
0.5 |
考查 |
|
2 |
070504822 |
GIS设计与开发●(必修) |
3 |
54 |
3 |
考试 |
|
3 |
070504823 |
GIS空间分析与建模●(必修) |
3 |
54 |
3 |
考试 |
|
4 |
070504824 |
城市遥感监测●(必修) |
2 |
36 |
2 |
考查 |
|
5 |
070504825 |
计量地理学(必修) |
3 |
54 |
3 |
考查 |
|
6 |
070504826 |
科研论文指导(必修) |
2 |
36 |
2 |
考查 |
|
7 |
070504827 |
网络GIS● |
2 |
36 |
2 |
考查 |
|
8 |
070504842 |
城市遥感监测实训 |
|
|
1 |
考查 |
第二课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 六 学 期 |
1 |
|
专业见习(必修) |
|
一周 |
0.5 |
考查 |
|
2 |
070504828 |
3S集成与应用●(必修) |
2 |
36 |
2 |
考查 |
|
3 |
070504829 |
摄影测量学(必修) |
3 |
54 |
3 |
考试 |
|
4 |
070504830 |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英语(必修) |
2 |
36 |
2 |
考查 |
|
5 |
070504831 |
区域分析与规划(必修) |
2 |
36 |
2 |
考查 |
|
6 |
070504832 |
土地信息系统 |
2 |
36 |
2 |
考查 |
|
7 |
070504833 |
环境信息系统 |
2 |
36 |
2 |
考查 |
|
8 |
070504843 |
“3S”综合应用实践(必修) |
|
4周 |
2 |
考查 |
第二课堂 |
9 |
070504844 |
地理信息科学前沿讲座(必修) |
2 |
18 |
1 |
考查 |
第二课堂 |
10 |
070504845 |
投影测量学课程实践 |
|
|
2 |
考查 |
第二课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七学期 |
1 |
|
毕业实习 |
|
18周 |
9 |
考查 |
|
2 |
|
|
|
|
|
|
|
|
|
|
|
|
|
|
|
第 八 学 期 |
1 |
|
毕业论文(设计、创作)(必修) |
|
12周 |
6 |
考查 |
|
2 |
|
|
|
|
|
|
|
3 |
|
|
|
|
|
|
|
4 |
|
|
|
|
|
|
|
5 |
|
|
|
|
|
|
|
6 |
|
|
|
|
|
|
|
7 |
|
|
|
|
|
|
|
![CFCL8@DXX]IE}~8_1J83_P1](/__local/E/E8/16/D2EFBC0C2F513225DE4F17F9B1E_16F4521B_1992.jpg)
安顺学院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18版)
安顺学院教务处审定
2018年5月
环境工程专业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一、专业代码:
082502
二、专业名称
环境工程
三、专业性质
非师范
四、培养目标
1、身心健康,具备良好的敬业精神、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关注当代全球污染和社会问题,具有质量意识、环境意识和安全意识;
2、具有从事环境工程与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技术服务等工作所需的化学知识、工程知识和其它相关自然科学知识,并能将理论运用于解决工程问题;
3、熟悉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能在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矿企业、环保部门、政府部门、经济管理部门、学校等从事相关工作的环境工程高级应用型人才;
4、具有良好的口头和书面表达和交流沟通能力、良好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五、培养具体要求
1、知识
(1)自然科学知识
掌握与专业相关的数学(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物理(大学物理、工程力学、流体力学、电工学)、化学(包括无机及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有机化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2)人文与社会科学知识
掌握社会学、政治学、法学、军事学、历史学、哲学、文学、艺术、语言学、心理学、思想道德等方面的通识知识。
(3)工具性知识
掌握英语基本知识与应用技巧,具备快速阅读能力、良好的听说能力和一定的写作能力;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计算机语言及AutoCAD,具备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利用相关软件进行过程模拟及科学演算的能力;掌握文献检索、方法论、科技方法、科技写作等方面的知识;熟悉信息技术及其应用的知识。
(4)专业核心知识
具有全面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方向知识,内容包括:环境工程导论、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环境监测、环境化学、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工程原理。
(5)经济管理知识
掌握与专业相关的环境经济学、环境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6)社会发展和相关领域科学知识
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的法律、法规和规范;了解环境工程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
2、人格
(1)思想道德素质
具有社会主义国家公民觉悟和道德品质,热爱祖国和人民,拥护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懂法守法,法制意识强;具有个人诚信和团体意识;热爱环境保护事业,注重职业道德修养。
(2)文化素质
了解中华文明和外国历史文化,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良好的文学艺术修养、现代意识、人际交往意识和传统美德,以及强烈的生态文明意识和使命感。
(3)专业素质
掌握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具有多学科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革新开拓、求实创新的意识、严谨的科学素养和精益求精的专业态度。具有敬业精神、社会责任感和工作责任心,对新技术推广或对现有技术进行革新的进取精神;具有良好的市场、质量和安全意识;具有包容心与团队精神,注重协作,确立共赢的竞争意识。
(4)身心素养
具备自尊自强、自制自控的能力、自我锻炼的意识,不畏艰难的气魄,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与健康的心理素质,以及强烈的环境责任感。
3、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环境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水污染控制、大气污染控制、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设计方法,掌握测量、环境信息系统、遥感等技术/掌握生态修复、环境监测的设计方法,掌握环境化学、物理化学、环境经济学、环境管理学等手段;
(3)具有良好的外语能力、工程设计及表达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综合实验能力、工程实验能力、工程实践及工程综合、自学能力等基本能力;
(4)熟悉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规范;
(5)了解环境工程的理论前沿、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的应用前景及发展动态、环境保护产业发展的需求,了解清洁生产的基本原理及方法,了解污染控制设施运营及管理;
(6)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六、学制及修业年限
学制4年,修业年限3-7年。
七、毕业条件
学生德、体合格,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各类课程和其它教学环节,至少取得 196 学分,符合国家《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和《安顺学院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准予毕业。
八、授予学位
本专业毕业生,经安顺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确认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安顺学院学士学位授予办法》规定者,授予 工学 学士学位。
九、主干学科
环境自然科学、环境技术可行、环境人文社会科学。
十、开设的主要课程【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两类型】
专业基础课程:高等数学(上、下)、无机及分析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工程力学、有机化学、工程数学、大学物理(上、下)、大学物理实验(上、下)、工程力学、流体力学。
专业核心课程:环境工程导论、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环境监测、土壤污染与修复、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工程原理。
十一、主要课程简介
1. 课程名称:环境工程导论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课程编号:082502002 总学时数:48学时
课程主要内容及要求:
主要内容:《环境工程导论》是高等院校环境类有关专业的一门主要课程。它的主要内容是介绍环境工程学的基本理论,特别是水质净化与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与城市垃圾的处置与管理以及其他公害(如噪声、电磁辐射、振动等)防治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初步掌握污染控制工程和公害防治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掌握环境污染物净化的基本理论、必要的基本知识和涉及工程设计方便的基本技能;了解化学、物理化学、生物、自控和信息等其他高新技术在环境工程技术上的应用,能运用环境的观点来理解相关学科中涉及环境的有关问题。
主要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初步掌握污染控制工程和公害防治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掌握环境污染物净化的基本理论、必要的基本知识和涉及工程设计方便的基本技能;了解化学、物理化学、生物、自控和信息等其他高新技术在环境工程技术上的应用,能运用环境的观点来理解相关学科中涉及环境的有关问题。
使用教材建议:
王光辉主编.《环境工程导论》.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年
主要参考资料:
高廷耀、顾国维、周琪编著.《水污染控制工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郝吉明主编.《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3版)》,2010年
王琳主编.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科学出版社,2014年
徐新华,汪大翚,赵伟荣主编.《化工环境工程概论(第三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年
周集体,张爱丽,金若菲主编. 《环境工程概论》,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年
官涤主编.《环境工程概论:专业英语教程》,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年
考核方式:考试
2. 课程名称:环境影响评价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课程编号:082502013 总学时数:48学时
课程主要内容及要求:
主要内容:本科课程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课之一。主要介绍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理论、法规标准。讲述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和方法,尤其是对大气、地面水、噪声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内容及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内容和编制要点进行较详细的讲述;介绍对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思路和方法。
主要要求: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应该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熟悉与环境评价有关的国家政策和法规;2)了解环境质量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原理;3)初步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程序和常用方法;4)通过实践环节,使学生初步具备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的技能。
使用教材建议:
陆书玉主编.《环境影响评价》.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主要参考资料:
钱瑜主编. 《环境影响评价(第二版)》.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
何德文,李铌,柴立元主编.《环境影响评价》,科学出版社,2008年
金腊华主编. 《环境影响评价》.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年
考核方式:考试
3. 课程名称: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课程编号:082502026 总学时数:64学时
课程主要内容及要求:
主要内容:本课程主要讲解大气污染控制的基本理论(如:燃烧与大气污染、大气污染气象学、大气扩散浓度估算模式、颗粒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除尖装置、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等),以及各种控制方法的过程分析及典型控制设备的工艺设计计算(如:硫氧化物污染控制、固定源氮氧化物污染控制、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城市机动车污染控制、大气污染和全球气候、集气罩、管道系统的设计等)。
主要要求: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大气污染控制工程问题的能力,结合本课程的实习、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或论文)等其他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进一步学习相关专业知识,为学生进行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设计、科研及环境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使用教材建议:
郝吉明,马广大主编.《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主要参考资料:
郝吉明主编.《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例题与习题集》,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林肇信主编.《大气污染控制工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
郭静,阮宜纶主编.《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年
考核方式:考试
4. 课程名称:水污染控制工程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课程编号:082502028 总学时数:64学时
课程主要内容及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并配合相应的实践环节,可使学生能主动地进行一般水污染控制工程的规划、设计和运行管理,并具有从事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开发的能力。多学时水污染控制工程大纲适于以水污染治理为主的环境工程专业的科系选用;较少学时的水污染控制工程大纲适于环境科学专业选用。
使用教材建议:
彭党聪主编.《水污染控制工程》,治金工业出版社,2010年
主要参考资料:
高廷耀,顾国维,周琪主编.《水污染控制工程(第三版)》(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顾夏声,胡洪营,文湘华,等主编.《水处理生物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年
刘雨等编著.《生物膜法污水处理技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年
白润英主编.《水处理新技术、新工艺与设备》,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年
王凯军等主编.《城市污水生物处理新技术开发与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年
考核方式:考试
5. 课程名称: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课程编号:082502017 总学时数:64学时
课程主要内容及要求:
主要内容:本课程主要讲环境工程中的污(废)水及有机固体废物生物处理和水体、土壤及大气污染与自净过程中涉及到的、学生必须掌握的微生物学知识,以及饮用水卫生细菌学及其检验。内容包括细菌、放线菌、蓝绿细菌、酵母菌、霉菌、原生动物、微型后生动物及藻类的形态、大小、细胞结构与功能;微生物生理(营养与呼吸);微生物与环境因素的关系;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遗传与变异;微生物生态基础知识。还讲述有害微生物的检验与控制,最后讲实验技术。
主要要求:1)使学生掌握研究与应用环境微生物的主要方法与技术,包括经典的、常规的、以及现代的方法与技术;2)使学生具有适应于从事环境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与污染物的生物处理方法中微生物学实验技能;3)根据本学科的特点,逐步使学生认识微生物的基本特性,知道如何研究环境中的微生物以及对研究中所出现的问题加以分析和解决。
使用教材建议:
周群英,王士芬编著.《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主要参考资料:
周德庆编著. 《微生物学教程(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马文漪,杨柳燕主编. 《环境微生物工程》,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贺延龄、陈爱侠主编. 《环境微生物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年
考核方式:考试
6. 课程名称:环境工程原理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课程编号:082502051 总学时数:48学时
课程主要内容及要求:
主要内容:《环境工程原理》是环境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的内容是讲述化工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典型设备的结构原理、操作性能和设计计算。化工单元操作是组成各种化工生产过程、完成一定加工目的的基本过程,其特点是化工生产过程中以物理为主的操作过程,包括流体流动过程、传热过程和传质过程。
主要要求:使学生获得常见化工单元操作过程及设备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计算能力,并受到必要的基本操作技能训练。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和将来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实施常规工艺、常规管理和常规业务打好基础。
使用教材建议:
胡洪营主编.《环境工程原理(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主要参考资料:
蒋维钧,戴猷元,顾惠君编著.《化工原理(第三版)》(上册),2009年
蒋维钧,雷良恒,刘茂林,等编著.《化工原理(第三版)》(下册),2010年
柴诚敬主编.《化工原理(第二版)》(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柴诚敬,夏清主编.《化工原理学习指南(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考核方式:考试
7. 课程名称:环境监测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课程编号:082502024 总学时数:48学时
课程主要内容及要求:
主要内容:本课程是高等学校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等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通过环境监测能及时、准确、全面的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规划、环境评价、环境治理和环境科学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据。
主要要求:该门课程强调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环境中水、大气、土壤、固体废弃物的布点采样方法、预处理技术及重要监测指标的分析技术;掌握制订监测方案的方法;掌握监测过程质量保证的内容和方法;了解环境监测新方法、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了解环境自动监测、生物监测、遥感遥测等最新环境监测技术与发展前沿。通过学习环境监测,培养学生解决环境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从事本专业科学研究的能力,同时培养良好的科学作风,为该课程在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工程,特别在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和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中的应用打下基础。
使用教材建议:
奚旦立主编. 《环境监测(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奚旦立主编. 《环境监测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主要参考资料: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年
关伯仁主编.《环境科学基础教程》,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8年
蒋展鹏主编.《环境工程监测》,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年
黄秀莲主编.《环境分析与监测》,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
考核方式:考试
8. 课程名称: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课程编号:082502022 总学时数:48学时
课程主要内容及要求:
主要内容:本课程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课。主要涉及固体废物的基本概念,对环境的影响,产生量的预测方法,收集、运输及贮存转运方式,压实、破碎及分选技术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固体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处理技术,以及典型固体废物资源化的途径和方法等。
主要要求:使学生掌握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要求学生在牢固掌握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具备对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工程进行设计运营、技术研发、项目管理、技术咨询等方面的能力,为学生进入社会从事环境保护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使用教材建议:
王琳主编.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科学出版社,2014年
主要参考资料:
蒋建国编著. 《固体废物处置与资源化(第二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年
李国学主编. 《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年
王琪主编. 《工业固体废物处理及回收利用》,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年
张小平主编. 《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工程》,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年
考核方式:考试
9. 课程名称:土壤污染与修复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课程编号:082502080 总学时数:48学时
课程主要内容及要求:
主要内容:该门课程是一门关于土壤污染的相关理论,更侧重土壤环境污染防治技术的课程。主要讲授土壤环境污染防治的基础知识,土壤环境污染控制措施以及土壤环境污染的修复等相关内容。主要介绍土壤的重金属污染,农药污染,化肥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污水污染及其他污染的控制与修复技术,同时简介了土壤环境污染的诊断及风险评价方法。
主要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土壤环境污染,土壤环境污染控制及土壤环境污染修复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了解土壤环境污染防治的动态;特别要求学生掌握各种土壤环境污染控制措施及土壤环境污染修复方法的相关知识,达到使学生在面对各种土壤环境污染时能够正确地选择适用的控制及修复方法的目的。
使用教材建议:
洪坚平编著.《土壤污染与防治(第3版)》,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年
主要参考资料:
孙铁珩. 《土壤污染形成机理与修复技术》,科学出版社,2005年
张学洪.《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被修复技术研究》,科学出版社,2011年
考核方式:考查
十二、专业教学计划表、学期教学计划表(详见附表)
![CFCL8@DXX]IE}~8_1J83_P1](/__local/E/E8/16/D2EFBC0C2F513225DE4F17F9B1E_16F4521B_1992.jpg)
安顺学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18版)
安顺学院教务处审定
2018年05月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
( Land Resources Management)
一、专业代码:
120404
二、专业名称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
三、专业性质
非师范
四、培养目标
培养熟悉土地相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行业标准,掌握土地资源调查、土地利用规划、地籍测量、不动产估价等方面基本技能,能在土地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管理、调查、测量、规划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五、培养具体要求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要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学生
(一)德育要求
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智育要求
掌握土地资源管理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土地资源的管理、技术、经济、法律和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获得土地资源调查、评价、规划、整治、测绘等基本技能的训练,具有独立从事土地资源管理及技术服务的基本能力;了解土地资源管理研究最新成果,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体育及美育要求
要求学生认真修完大学体育课程及相关体育锻炼项目,提高学生对体育的概念、功能、目的和任务的认识,增长学生对人体生长发育、卫生保健等方面的科学知识,做到身心健康发展。认真修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相关课程,做到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统一。
(四)技能要求
要求学生具备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必备的技能及大学毕业生应有的技能,具体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技能与能力:
1. 熟悉国家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行业标准,了解国内外土地管理学科发展动态。
2. 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土地资源学、土地法学的基本理论知识等。
3. 具有资料收集、查询、处理、分析的能力,掌握文献检索与阅读的基本方法与技能。
4. 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测绘遥感技术、计算机信息处理等基本技能,能够利用SPSS等统计软件分析和解决土地经济和管理中的相关问题。
5. 具有土地资源的调查、评价、管理的理论知识,能应用CAD、MAPGIS、ARCGIS等工具辅助进行土地资源调查评价、利用规划、整治设计。
6. 初步具有独立分析处理土地利用管理相关问题并实施决策建议的能力。
六、学制及修业年限
学制4年,修业年限3-7年。
七、毕业条件
学生德、体合格,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各类课程和其它教学环节,至少取得 165 学分,符合国家《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和《安顺学院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准予毕业。
八、授予学位
本专业毕业生,经安顺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确认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安顺学院学士学位授予办法》规定者,授予 管理 学士学位。
九、主干学科
管理学、测绘科学与技术。
十、开设的主要课程【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两类型】
专业基础课程:高等数学(上、下)、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C#语言程序设计、西方经济学、自然地理学、土壤学、地图学、管理学原理、地貌学、自然资源学。
专业核心课程:土地经济学、土地管理学、土地资源学、土地利用规划学、测量学、土地整治规划设计、土地法学。
十一、主要课程简介
1.课程名称:土地管理学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课程学分:3 课程学时:54
课程主要内容及要求:
课程主要内容:主要讲授地籍管理、土地权属管理、土地利用管理、城市土地市场管理和土地信息管理基本知识土地管理的概念、学科体系、基本理论、历史发展、管理体制和管理政策等方面。并依据我国土地管理实践的要求掌握土地管理的原理和活动过程。
课程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土地管理的原理和活动过程,正确把握地籍管理、土地权属管理、土地利用管理、城市土地市场管理和土地信息管理相关知识和管理方法,培养学生理论运用能力、实证运用能力
主要参考资料:
朱道林 土地管理学(第1版)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7年8月
李江风 土地管理学(第1版)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2012年5月
陆红生 土地管理学总论(第2版)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12年8月
考核方式:考试
2.课程名称:土地利用规划学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课程学分:3 课程学时:54
课程主要内容及要求:
课程主要内容:本课程是关于土地利用规划基础理论的学科,是对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任务、理论基础、地位与作用等所作的概括和总结。书中阐述了土地利用规划基础理论,并着重对我国土地利用规划的类型、体系和主要内容作了全面系统的介绍。
课程要求:要求学生通过对该学科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等环节,掌握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较好的规划学理论水平和一定的动手能力、能够独立从事土地规划或设计。
主要参考资料:
王万茂 土地利用规划学(第8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年08月
郝晋珉 土地利用规划学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7年2月
张占录 土地利用规划学(第1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年5月
考核方式:考试
3.课程名称:土地资源学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课程学分: 3 课程学时:54
课程主要内容及要求:
课程主要内容:土地资源学是土地科学最基础的学科,也是土地管理专业、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专业最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土地资源学阐明了土地资源形成、发展、演替和地域分异规律,并在土地分类研究的基础上,系统介绍土地结构分析和质量评价的原理和方法。对农用地评价、建设用地评价、生态用地评价及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系统总结,以实际案例说明了不同目的的土地评价的内容、研究过程和研究方法。通过对世界土地资源特点和中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了科学和合理地进行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改造和保护的途径和具体措施。
课程要求:通过学习课程,掌握土地资源形成、发展、演替和地域分异规律,了解土地结构分析和质量评价的原理和方法,熟悉农用地评价、建设用地评价、生态用地评价及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理论和应用,熟悉土地评价的内容、研究过程和研究方法。掌握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改造和保护的途径和具体措施。
主要参考资料:
谭术魁 土地资源学(第一版) 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2011年10月
刘卫东 土地资源学(第1版)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0年12月
吴 斌 土地资源学(第1版)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10年2月
王秋兵 土地资源学(第2版)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1年3月
考核方式:考试
4.课程名称:土地经济学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课程学分: 3 课程学时:54
课程主要内容及要求:
课程主要内容:课程涉及土地的集约利用、分区利用、规模利用、可持续利用及规划利用,土地所有制、土地使用制、土地管理体制、台港澳地区及国外土地制度,土地市场、地租理论、地价理论、土地金融、土地税收等知识。
课程要求:掌握土地资源利用、土地财产和土地资产三大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使学生了解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基本问题;土地制度和产权的体系结构以及权属转移和收益分配原理;理解我国对土地资产的土地税收、金融政策的主要调控手段;知晓中国现行的土地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相关政策和法规;了解其他国家和地区在土地利用以及在产权和资产管理方面的有益经验。
主要参考资料:
毕宝德 土地经济学(第6版) 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年11月
王克强 土地经济学(第1版)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5年12月
黄贤金 土地经济学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8年11月
考核方式:考试
5.课程名称:测量学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课程学分:54 课程学时:3
课程主要内容及要求:
课程主要内容:测量学的基本理论,包括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小区域控制测量的基本方法、地形测图的基本方法;地形图在各专业领域的应用;常规仪器使用技能,如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和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课程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测量学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误差理论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水准仪的使用及水准测量内外业;熟练掌握经纬仪的使用及水导线测量的内外业;了解罗盘仪测磁方位角的方法;熟练掌握地形图的成图方法、图示表示方法以及地形图的应用领域和应用方法;了解GPS全球定位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了解全站仪的基本原理并掌握测角、测距、测坐标、放样的操作方法; 9 了解数字化测图方法;了解GIS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况。
主要参考资料:
周国君 测量学 哈尔滨地图出版社 2007年
许娅娅 测量学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8年
朱爱民 工程测量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8年
考核方式:考试
十二、专业教学计划表、学期教学计划表(附表)
(一) 专业教学计划表


(二)学期教学计划表

十三、安顺学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第二课堂活动学分实施细则
(一)本专业紧密围绕学生知识、能力、素质提高制定了第二课堂活动学分,共计30分,其中专业技能实践必修课17分,选修课13分。
(二)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在业余时间,均可自愿报名参加本专业第二课堂活动。在校学习期间,需累计取得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第二课堂22个学分数,方可获得毕业证书。其中专业技能实践必修课17分。选修课及创新实践至少需修满5分,创新实践认定标准见“创新实践学分分配表”。
(三)第二课堂学分需认定获得,第二课堂学分的记录、统计、认定、审核工作由学生所在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主要负责,教务处负责第二课堂活动的审批及学分的最终认定。
(四)第二课堂学分必须通过参加各类科技创新活动、技能培训、文化艺术与体育活动、社会实践与社团活动、专业技能实践等取得。
创新实践学分分配表
序号 |
项目名称 |
学分 |
备注 |
1 |
社会实践 |
1-2 |
参加专业有关社会实践,撰写实践报告或论文,经二位以上老师确认,组长2分,其余1分。 |
2 |
竞技竞赛 |
1-3 |
参加院级以上专业竞技竞赛,取得名次,院级1分,校级2分,省级3分。 |
3 |
科研训练 |
1-3 |
获院级以上科研项目并结题,主持人院级1分,校级2分,省级3分。第一主要成员乘系数0.7,第二主要成员乘系数0.5,第三主要成员乘系数0.4,第四主要成员乘系数0.3,第五主要成员乘系数0.1。 |
4 |
创业实践 |
2 |
在校期间,自主创业,达到一定规模,经二位以上老师确认。 |
5 |
论文成果 |
2-3 |
第一作者公开发表论文,正式出版,一般期刊2分,核心期刊3分。第二作者乘系数0.7,第三作者乘系数0.5,第四作者后不计算学分。 |
(五)每学年前4周,学生需向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教务科提交第二课堂活动项目申报并报教务处备案,凡未经备案的活动,一律不予进行学分及工作量认定。特殊活动申报可不受时间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