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工作 >> 人才培养 >> 正文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执行情况分析

2015年04月28日 17:28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执行情况分析

 

才培养方案体现了教学的目标以及达到这个目标必须完成的教学内容,对最终能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2006年开始,我院组织相关教师,走访相关企、事业单位,以及与历届毕业生座谈等多种形式,弄清社会人才需求状况及要求的知识与技能,并分别与省内多所兄弟院校就相关专业建设的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学院经过多次反复讨论,对我院地理科学、土地资源管理、地理科学专业资源管理与城乡规划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确定了我院地理科学、土地资源管理、地理科学专业资源管理与城乡规划方向等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并报学校批准执行。从2007年开始,我院地理科学专业开始招生,2010地理科学专业资源管理与城乡规划方向开始招生,2011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开始招生。培养过程中我院严格按照培养方案对其进行培养教育,现将2011-2015年三个专业及方向的培养方案执行情况总结如下:

一、培养方案执行情况

总体看,我院严格按三个专业及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来实施人才培养,培养方案执行情况良好。其中:课程开出率100%;课程学时严格按人才培养方案计划学时执行;每门课程均有教学进度表、教学大纲、考试大纲,任课教师严格按教学进度表实施教学、按教学大纲安排教学内容、按考试大纲出试卷;每门课程均已配备相应的教案及标准试卷;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对任课教师均组织教学督导听课、检查学生作业、实施教学质量问卷调查,严抓教学质量。我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证其得到切实执行,主要措施有:

1、根据培养方案和学科发展需要确定各专业师资数量和师资结构,据此确定师资引进和培养计划,确保师资能够动态的满足教学需要。为了满足我院快速发展的教学需要,近年来我院加大了师资引进和原有教师的培养力度,使我院教师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得到显著优化。目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名,在读博士2名,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已达9

2、实行教研室负责制度,要求所有教师均应确定课程主攻方向,按课程性质将教师划分到不同教研室,以便于教师进行教学研究,以利于教师在某一方向快速提高教学水平。

3、实行广泛的听课、评课制度,加大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力度。每学期从院领导班子到教研室主任、任课教师均有规定的听课、评课任务。听课对象的重点是:新调入教师、青年教师和经验较为丰富的教师。从各个环节加强教学管理,从教学大纲的制定、教学任务的落实、教学进度计划的安排、教材的选用到教师教案的撰写设计、作业的批改和考卷、考试的管理,都不断加大管理力度,完善教学管理制度。

二、课程开设

按照培养方案要求,三个专业及方向共开设   门课程,其中地理科学专业开设51门课程,具体是通识课14门(通识选修2门),专业基础课程10门,专业主干课10门,专业方向课9门,实践课8门,至少修业学分为167学分;地理科学专业资源管理与城乡规划方向开设49门课程,具体是通识课14门(通识选修2门),专业基础课程9门,专业主干课8门,专业方向课10门,实践课8门,至少修业学分为164学分;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开设51门课程,具体是通识课14门(通识选修2门),专业基础课程14门,专业主干课6门,专业方向课10门,实践课7门,至少修业学分为171学分;(见表一)。已毕业的班级培养过程中,培养课程的开出率在90%以上,完成学分达到修业学分要求。

表一:地理科学专业课程类型

课程类型及性质

学时

学分

学分比例

通识教育课程

必修

540

39

23.35%

选修

216

22

13.17%

专业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

必修

594

30

17.96%

专业主干课程

必修

468

26

15.57%

专业方向课程

选修

342

19

11.38%

实践教学环节

集中性实践环节

 

31

18.57%

合计

2160

167

 

表二:地理科学专业资源管理与城乡规划方向课程类型

课程类型及性质

学时

学分

学分比例

通识教育课程

必修

540

39

23.78%

选修

216

22

13.41%

专业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

必修

540

30

18.29%

专业主干课程

必修

396

22

13.41%

专业方向课程

选修

360

20

12.19%

实践教学环节

集中性实践环节

 

31

18.91%

合计

2052

164

 

表三: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类型

课程类型及性质

学时

学分

学分比例

通识教育课程

必修

540

39

22.54%

选修

216

22

12.72%

专业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

必修

774

43

24.86%

专业主干课程

必修

342

19

10.98%

专业方向课程

选修

360

20

11.56%

实践教学环节

集中性实践环节

 

30

17.34%

合计

2332

173

 

 

在课程开设上,采取如下措施以保证其顺利进行:

1、严格执行教学计划。为使人才培养过程符合专业培养目标,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使人才培养的各项要求能在教学过程中具体落实,在执行过程中,重视教学计划的权威性。到目前为止,应化专业已开课程均按计划执行,执行情况良好。

2、制定并完善了各种教学规定,规范教学行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大纲、实验大纲、和实验指导书由课程建设小组集体讨论,并由院教学委员会审定通过;各任课教师按教学大纲认真备课、精心组织教学。在期中教学检查中均召开教师座谈会、学生座谈会并安排老教师听课,及时反馈意见。

3、优化课程体系,重视课程建设。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市场需求,设置了专业学位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突出专业特点,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从而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目前已完成2门院级精品课程建设。

4、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对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程,采用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小组讨论、专题研究等多种教学手段,拉近了理论教学与实际的距离;不定期到化工企业参观实习,邀请这些单位的有关领导和技术人员给教师和学生做报告、讲课,走校企结合办学之路。本系所开课程中90%以上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学效果良好。

5、加强教材建设,保证教学质量。严格执行学院关于教材编写、评价和选用制度,所开课程都选用获奖教材或面向21世纪教材或国家规划教材,有实验的课程都选用或自编了配套的实验指导书,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提高。

三、实践教学

我院地理科学、土地资源管理、地理科学专业资源管理与城乡规划方向的实践课程体系,包括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程、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为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完善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上体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建立了课程实验、认知实习、毕业实习与设计的实践教学体系。高度重视综合性、设计性实践环节的开设,以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实践能力,制定了本院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计划与措施,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科技文化活动、学科竞赛、发表学术论文、获取技能证书等。

四、调控学生学习状态

为了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在组织学生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召开教学研讨会,总结好的教学经验并加以推广。1、鼓励教师自制课件,广泛采用多媒体授课。目前我院90% 以上课程均可采用多媒体授课。2、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作为教师教学的基本要求,多数课程不仅有单项课堂实训,还开设专业综合实践课程(野外综合实习)。3、对于难度较小的课程内容,鼓励和指导学生自学后走上讲台,让学生当老师,让老师当评判。这些措施均起到了较好的作用,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培养目标的实现。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地理科学、土地资源管理、地理科学专业资源管理与城乡规划方向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才兼备,掌握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有一定的科学素养,具备一定应用开发的意识和能力,能从事一线生产、教学及相关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从整个培养方案的执行情况看,还存在如下问题有待解决。

1、专业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队伍较为薄弱:由于受人事制度的限制,我院专业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在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学历结构等方面还跟不上专业发展的需要。

2、专业实验室及实训基地建设滞后:随着专业及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得我院的专业实验室数量及仪器设备越发显得不足,较难满足相关的教学需求。尤其是实训室建设方面更是薄弱,截至目前,我院仅有一个GIS实验室,远不能满足我院的实训实验要求。

3、实践课时比例有待提高: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突出实践能力和职业岗位技能的教学,根据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应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实践教学需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例的原则,实践课时所占比例还有待提高。实践教学应充分考虑校企合作教育,充分利用校外资源,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方式。

4、知识体系之间的协调性有待加强:在课程设计上,有的课程有技能要求而无技能实践,有的课程间存在知识的简单重复,在教学中留下大批知识空白。在遵守国家规定的专业主干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上,各专业的课程体系一定要围绕培养目标和能力体系设置,注重课程知识体系与技能目标体系的协调以及课程之间的知识体系的协调,要有利于教学团队的集体教学、有利于适应市场需求的弹性教学、有利于探究性学习。

5、对第二课堂的能力训练作用重视不够:应更加充分的认识第二课堂对学生能力的训练作用。为学生的第二课堂留学分、留时间,给学生留下更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要便于通过教学系统和学工团学系统的良好合作以实现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成功对接,使学生能力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上一条: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地理科学教研室活动(第一次) 下一条: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召开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质量检查反馈会

关闭